平安建设|聂桂清:巧用“六法”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德庆沙旁,远离县城,走的是大山,见的是大山,被戏称为德庆县的“西伯利亚”。2004年,沙旁派出所撤并到官圩派出所,时年37岁的副所长聂桂清主动选择留守沙旁,因而诞生了一个冠以民警名字、独一无二的警务室——“桂清警务室”。

扎根基层39年,从警二十七载,

聂桂清一直守护在沙旁。

他深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含义,在担任法治副校长期间,聂桂清怀着对学生深厚的感情,把“勤、诚、情、恒、打、防”六字工作法融入法治副校长的日常工作,用真心、细心、耐心、恒心去做好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工作,守护青少年的最美花季。在他的管理下,沙旁社区年均刑事案件不到2宗,吸毒、六合彩等违法犯罪行为在这里完全销声匿迹,辖区未成年人犯罪保持着零记录。

01 以“勤”为基,勤走多问摸清底数情况

作为法治副校长,聂桂清把学校法治建设,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安全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在法治副校长的日常工作中,聂桂清在沙旁小学、沙旁中学及其周边的地区来来回回走了不知道多少遍,学校的房屋结构、周边环境,他都绘制在地图册上,熟记在心里。除了校外情况,聂桂清还经常走到校内,深入了解学校的情况,包括学校的师生结构、教学管理、校园安全等方面情况,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方案,更好地维护学校的法治秩序。现在沙旁小学、沙旁中学的师生聂桂清基本都摸得清底数、叫得出名字,学校的师生与聂桂清也互相熟悉,他们之间建立了警民“鱼水情”,形成了互相支持、共建平安的工作模式。

02 以“诚”为本,诚心实意与学生为友

沙旁山多地少,找钱的门路少,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基本上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管教成了大问题。因此,聂桂清基本每天都在校门口守护他们上学放学,孩子们看到了他,也亲切地叫他“桂清叔”。日常生活中,学生们经常到桂清警务室玩,聂桂清就会趁这个机会,和他们一起聊天、玩游戏,建立起一种既是长辈、也是朋友的亲密关系。通过和学生们建立友谊,哪个学生逃课去网吧、哪个学生躲在厕所吸烟、哪个学生被校园欺凌,聂桂清都会一清二楚,从而及时制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

03 以“情”为引,情理交融把“道理”讲好

由于社会、家庭、个人等因素影响,每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性格和遭遇,性格不一。对于这些学生,聂桂清总是以“情”相待,呵护着、教育着、引导着。他相信,再坏的学生心底也有柔软的地方,只要用心用情教育学生,解决问题根源,将有问题的学生引入正途,他们最终也会被聂桂清的“情”所感化。

04 以“恒”为要,持之以恒守护学生身心安全

要做好法治副校长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沙旁中学在官沙公路的一旁,多年来,每当上学或是放学的时候,聂桂清都准时守候在学校门口,做好交通疏导和安保工作。有时看到一些学生开着无牌无证摩托车,违章过马路等等,聂桂清都会将他们截停,甚至会带回警务室,再给他们上一次交通安全课。虽然聂桂清对这些违章的学生比较严厉的,但教育过后,他们也不会有不满,他们知道,聂桂清是为了他们好。那些受过处罚的学生,下次再碰到聂桂清,他们还是会很亲切地叫:“桂清叔好!”

05 以“打”为先,严厉打击未成年人违法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作为法治副校长,聂桂清十分重视校园内外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打击。2007年1月,沙旁辖区有两名未成年人伙同德庆三名未成年人入室盗窃现金五千多元,在广州两天内挥霍一空。从广州回来后又入室盗窃4500元。抓到他们的时候,聂桂清痛心疾首,这五个孩子本来应该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没想到却误入歧途,断送了前程。对于这些贪图享受,贪图安逸,铤而走险,违法犯罪的案例,每次提起的时候聂桂清都非常痛心,多次在法治教育课上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学生,既想贪图享受,还想不劳而获,最后一定会触犯国家的法律,悔恨终身。

06 以“防”为主,宣防结合筑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坚实防线

一直以来,沙旁两所学校的法治教育课都是聂桂清主讲。这几年,每个学期三节法治课依然是雷打不动。聂桂清的工作比起学校老师更多的接触社会,见识也广一点,平时他会引用大量社会上的案例,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交流,学生们听他的课都津津有味,有时下课铃都响了,还拉着他让他继续讲故事。除法治课外,平时的宣传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时学生中有小偷小摸,损坏财物的情况,聂桂清都会十分重视,“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对行为不规范的学习要严格教育,引导他们走上正道,绝不放任自流。”聂桂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