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文雄在2023年9月1日正式就任日本第101任首相后,立即宣布了一系列的安全政策,包括加强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同盟关系,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扩大自卫队的海外行动范围,以及加快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和反舰导弹等先进武器。这些政策表明了岸田内阁对于日本安全战略的调整方向,即从过去的防御性转向更加主动和进攻性的姿态。
岸田内阁的安保政策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对于中俄两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和威胁感。岸田文雄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日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环境”,并且“必须与美国和其他盟友一道,维护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地区秩序”。岸田文雄认为,中俄两国在东海、南海、台湾海峡等敏感水域频繁展开军事活动,对于日本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构成了严重挑战。因此,岸田文雄决心提升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和影响力,以及增强日本与美国等同盟国之间的军事合作和协调能力。
然而,岸田内阁的安保政策并没有得到中俄两国的理解和接受,反而引发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警告。中俄两国认为,日本新政府的安保政策是对于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和威胁,是对于中俄两国正当权益和安全利益的侵犯和挑衅。中俄两国表示,他们将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容忍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和干预。中俄两国还警告说,如果日本继续沿着错误的方向走下去,将会面临严重的后果。
由此可见,岸田内阁的安保政策不仅没有达到其预期的目标,反而导致了亚太地区局势的紧张和动荡。一些媒体评论指出,岸田内阁的安保政策是一种“安保大暴走”,是一种“自寻死路”的行为。他们认为,岸田内阁的安保政策是基于对于中俄两国的恐惧和敌意,而不是基于对于亚太地区的和平和合作的愿望。他们建议,岸田内阁应该放弃其安保政策,转而寻求与中俄两国的对话和沟通,以及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合作和协商,从而实现亚太地区的共同安全和共同发展。
岸田内阁的安保政策是一种危险的赌博,它可能会给日本和亚太地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岸田内阁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安保政策的错误和风险,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安保政策的方向和内容,以免引火烧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日本受到美国的影响和压力。美国是日本最重要的同盟国,也是日本安保政策的主要参照对象。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所谓的“印太战略”,意图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的崛起,同时要求其盟友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和负担。日本为了维护与美国的同盟关系,顺应美国的战略需求,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提升自身的军事能力和地位。
日本受到中国和俄罗斯的挑战和威胁。中国和俄罗斯是日本周边最大的两个邻国,也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两个对手。中国和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对于日本的领土主权、海洋权益、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构成了潜在或现实的挑战和威胁。日本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安全,防止自己被边缘化或孤立化,加强自己的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
日本受到内部的动力和诉求。日本有一部分政治家、军事家、学者、媒体等,一直主张日本摆脱战后体制的束缚,恢复自己作为一个“正常国家”或“正常军事大国”的地位和尊严。他们认为,日本应该修改或废除限制自己行使集体自卫权和拥有攻击性武器等方面的宪法第九条,扩大自卫队的海外行动范围和任务,增加军事开支和装备,发展自己的核武器等。他们利用舆论宣传和政治施压,推动日本安保政策的转变。
中俄两国对岸田内阁的安保政策都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和警告。他们认为,日本新政府的安保政策是对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和威胁,是对中俄两国正当权益和安全利益的侵犯和挑衅。他们表示,他们将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容忍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和干预。他们还警告说,如果日本继续沿着错误的方向走下去,将会面临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