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爆发一年多,美国终于看清,最该提防的,不是俄罗斯而是印度


经过一年多的俄乌冲突美国在长期援助乌克兰的同时也逐渐感到疲倦。尽管资金投入颇多,却未在打击俄罗斯方面获得明显的成果。虽有北约的支持,但乌克兰却在战场上失去了乌东四地。然而,要想夺回这片失地并非易事,因为俄罗斯所吞并的领土鲜有退还的先例。

尽管美国领导下的联盟对俄罗斯实施了近万项制裁,但在关键的能源出口方面却未能对俄罗斯形成实质性的打击。令美国头疼的是,印度一直在不理会西方的制裁,大规模引进俄罗斯的石油,甚至超过之前一整年的进口量。今年1月,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数量创下了纪录,达到了每天140万桶。印度曾以沙特阿联酋为其主要石油供应国,然而如今俄罗斯已稳坐第一供应商的位置。


印度不仅自身消耗这些廉价的俄罗斯原油,还在稍加加工后转卖给欧洲和美国。这种巧妙的转手方式不仅为印度带来了可观的利润,还使得西方国家在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面前变得无力。同时,印度在供应石油时不再完全依赖美元,这一举动为能源和美元的脱钩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政治层面上,印度显然不愿采取针对俄罗斯的立场。作为今年G20的轮值主席国,印度明确表示不希望在会议上提及对俄罗斯的制裁。尽管部分西方国家在会议共同宣言中加入了针对俄罗斯的表述,但这些表述均未能在印度主持的峰会上获得通过。


印度与俄罗斯的紧密关系不容忽视。自二战以来,印度军队的主要装备大多源自俄罗斯,这种依赖关系使得印度不可能轻易与俄罗斯断交。尽管美国也在向印度出售武器装备并提供技术支持,但想要在短时间内削弱印度与俄罗斯的防务合作几乎不可能。同时,印度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伙伴,地理位置的接近以及与中国的领土争端使得美国不愿轻易放弃对印度的合作。


虽然拜登曾点名批评印度在俄乌冲突后的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在实际行动上并未对印度采取严厉的措施,反而大量引进印度的石油。这一现象表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非黑白分明,而是取决于各方的利益。如果美国认为印度在遏制中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它与俄罗斯的合作势必会被视为次要。

综上所述,虽然乌克兰冲突持续发酵,但美国逐渐认识到在一系列问题中,印度的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印度在能源合作、地缘政治以及国际事务中的角色逐渐凸显,这也使得美国愿意对印度的与俄罗斯的合作保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