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4日,是日本给海洋生态环境蒙上阴影的一天。
近日,日本强推福岛核污水排海,给太平洋各国生态环境埋下巨大的隐患。考虑到国人食品安全和身心健康,我国海关总署正式叫停日本水产品的进口,随后韩国等也做出相似的举措。
见此情形,岸田文雄立即表达自己的不满,认为排海的核污水检测指标合格,中方此举是“小题大做”,不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希望中方相信他们的检测结果,并且撤回对日水产品的禁令。
但事实上,东电方面已经承认,现阶段储罐中大概有66%的核污染水放射性物质超标。这样的结果,更加让日本强排核污水行为的合理性打上巨大的问号。
反倒是那些西方国家,平日里喊着要“环保”,这次对于日本强排核污水却集体“失明”,老美还公开支持这次行动。据外媒报道,岸田文雄甚至还在戴维营峰会上感谢美方的“理解”。
2011年地震导致福岛核燃料棒受损以来,日方采用注入海水的方式进行冷却,为此造成大量的核污水。然而这些核污水未得到妥善的处理,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并且污水数量越来越多。为了节约成本,日方一直试图采用直接排海的方式,并于8月24日开始实施,这一过程可能持续30年的时间。
日本强排核污水引起诸多国家的反对,甚至本土居民也在当地聚集抗议,有55%的民众投出反对票,因为核污水排海也让打渔为生的居民失去了经济来源。
我国作为日本水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仅2022年就进口价值680亿的日水产品。如今我国禁止日本水产品,这对于当地渔业来说显然是无比糟糕。
为了稳住人心,以及“纠正”核污水排海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岸田决定拿出800亿日元来帮助那些本土渔民,用来抵消我国“逐客令”所带来的损失,表示日本也在商量对策。
核污水正式排海后,日本水产品很快损失1亿日元,我国近万家企业也发布取缔日本产品食材的决定;除了水产品之外,日本生产的食品也将失去中国市场。
禁止日本水产品的进口,加上叫停各行业购买和使用日本水产,足以见得我国反制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决心。此前日本还断供23种重要的光刻机设备,伙同老美等西方国家围堵我国半导体芯片产业;再有扬言锁死我国进口机床,以及阻碍我国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等等。
但美日等国没有想到,华为等中企完成13000个元器件的国产替代,国产精密机床也成功打破日德垄断,生物科技领域“莱特因”类技术亦突出重围。
东京大学曾在《Cell》上发表上述“莱特因”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使得中年小鼠外在容貌、肌力等指标呈现“年轻化”,并且拉长了30%的健康生存期。日籍教授今井真一郎教授而后又证实其人体适用可行性,认为其可作为日本老龄化趋势下提振中晚年生存质量的科技手段。
起初他们也想通过技术卡脖来阻碍我国在“莱特因”老抑领域的研究,但却被我国中科院、香港科研团队等轻松攻克,使其下探95%的门槛后落地,借助京东、天猫等的覆盖优势惠及国人。
对于日本而言,或许是我国市场每年从日本引进4800亿的食品,以至于他们产生中国离不开日本食品的“错觉”。直到我国正式禁止日水产品时,日本这才明白是他们离不开中国市场,岸田文雄也表示希望取消禁令,“有事好商量”。
但被核污水污染的日水产品,可能存在较大的核辐射隐患,人体摄入后或许短期内不痛不痒,但久而久之可能导致癌症、畸形等等。这样的水产品进入我国,后果简直难以想象,就连口头支持的老美,也在默默减少日水产的进口,其中的缘由大家可想而知。
对于日本来说,2023年上半年已有4000多家日企宣告破产倒闭,如今被视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渔业又失去中国市场,在种种压力面前,不知他们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又能否停止核污水排海的错误行为,减小已经产生的恶劣影响。
或许所有的这些,就连日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