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奇葩“穿衣税”:胸部越大,税越高,交了钱才能穿衣服!

阅读文章前,烦请您点击“关注”支持一下,这样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及分享,又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稀奇古怪的税收项目是数不胜数的,比如说1615年,英国国王下达命令——对扑克牌征收税款!是不是很难相信?

国家竟然垄断了黑桃A的印刷使用版权,只要是生产印刷扑克牌的厂家,都要向国家缴纳大量的税收,所以扑克牌成为了只有贵族才能享受得了的娱乐活动。

更可笑的是,沙俄彼得大帝也推出了一种更奇葩的税目,名为“胡子税”。

作为一国之君,彼得大帝非常不喜欢俄国男子留长胡子,因此才推出了这种奇葩的税收,只有缴纳了高额税款的男子,才能继续留胡子。

类似于此的荒诞税收名目,在人类的历史中是非常多的,然而咱们要聊的这个税收项目,却彻彻底底的打破了人类的三观!

印度曾经收过一种税——胸税,而且胸部越大缴税越高!

是不是没法理解?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存在了数千年的种姓制度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他们的文化是非常繁荣,非常悠久的,早在公元前1200年,咱们中国还处于商朝的时候,雅利安人便已经抹灭掉了古印度文明。

这里的古印度文明指的是处于游牧状态的游牧文明,而雅利安人早已是标准的农耕民族,这样的军事打击就相当于降维打击了。

消灭了古印度游牧政权后,雅利安人为了自己的长治久安,便发明了种姓制度,他们将老百姓划分成了4个级别。

最高等级的阶层叫做婆罗门(神族),这是专属于雅利安人的阶层。只有这个阶层可以从事神职工作,他们不需要缴纳任何税收,无论犯了多大的罪,也不会被判处死刑,最多就是被流放而已。

当然了,婆罗门贵族的流放,肯定不是清朝时期的流放宁古塔

婆罗门之下的第2阶层叫做刹帝利这一阶层的职责便是掌管国家军队、政府,并且负责保护婆罗门,像国王、武士、地主、政府官员等阶层都属于刹帝利。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连国王都只是刹帝利级别的,由此也能看出神族婆罗门的身份有多么崇高了。

第3个阶层叫做吠舍他们大都是从事基本劳动的底层百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民、小商贩,以及教师等职业。

按照各国封建历史的习惯来说,农民的地位就已经不算高了,但是在印度,还有一种更低的存在,他们的身份甚至都不如农民,这些人叫做“不可接触者”!

第4个阶层为首陀罗(也称贱民达利特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印度的很多人是被认为有污染的。

他们决不能与高等种姓的人有任何肢体上的接触,甚至不允许进入寺庙以及使用公共交通,哪怕是在马路上行走也不行。即便要在马路上行走,首陀罗们还要及时清理好自己行走过的地方。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的话,位于第4阶层的首陀罗,其实就是一些奴隶,而且还不是大地主大贵族的奴隶,而是普通农民、普通商贩的奴隶,他们的社会地位低到无法想象,生活情况也是凄惨无比。

在那个时候的印度,高等种姓与低等种姓明明都是人类,但仿佛已经变成了两个物种,高等种姓们为了维护自己的高贵,稳定自己的统治,对低等种姓的压迫与剥削已经到了无法想象的程度。

那么他们是如何压迫剥削的呢?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便是苛捐杂税!

“穿衣税”(胸税)的产生

我们在看一些印度电影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出身贫寒的男主们,大都不会穿上衣,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他们为了展示自己强壮的身材,其实不然,因为在那个年代的印度,底层百姓是不允许穿上衣的。

征服了古印度文明的雅利安人是白人,他们的皮肤白皙,很好辨认,但是印度本土居民的肤色却是偏黑色的,在本土居民里面还分为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三个阶层,那么该怎样简单直白的区别出各个阶层呢?

自然是从穿着入手了。

其实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也是普遍存在的,就好比说古代官员们的穿着打扮,出门时乘坐轿子的规格标准,哪怕是死后的墓葬规格,都有着明确的限制和要求。

尤其是衣服的穿着打扮,甚至是衣服的颜色,要求更是无比的繁杂。当然了,我们做的比较文明,但是印度做的就比较简单粗暴了。

衣服本身就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在印度,穿衣服是高等种姓才能享受的特权,像吠舍以及首陀罗(不可接触者),大都是不被允许穿上衣的。

这种制度最早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印度的特拉凡柯尔土邦推出了一种名为穆拉卡拉姆的税收项目。

所谓的穆拉卡拉姆,就是说低等种姓的人,尤其是不可接触者,必须要赤裸上身,而且女性的胸越大需要上缴的税就越多。想穿衣服也可以,但是必须要缴纳高额的税额,才允许穿着上衣出行。

通过制度来看,并不是只有女同志被要求赤裸上身,只要是低等种姓,无论男女全都如此。也正是因此,我们在很多的印度电影中才会看到那些赤裸上身人,他们并不是不想穿衣服,而是不能穿。

或许有朋友要说了,穿衣服毕竟只是税收项目,又不是法律严禁,交上税额,然后穿上衣服不就行了吗?

就拿印度的特拉凡柯尔土邦举例,高等种姓的统治者向低等种姓的底层人群所收取的税收项目多达110多条,几乎囊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对比起那些关乎到生死存亡的税收项目来说,不穿衣服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然了,统治者们向低等种姓收取如此多的苛捐杂税,还真不是为了敛财,他们就是想要这些低等种姓的人,始终挣扎在贫穷与饥饿的绝境之中,这样他们才会为了生存而去永不停歇的劳动,统治者就可以确保自身的统治地位不会被打破,被推翻!

“穿衣税”实施之后,是否起到了预期效果呢?

答案是肯定的。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一群肤色偏黑的人走在街上,有人衣着华丽,有人赤裸上身,他们的社会阶层就非常的显而易见了。

除此之外,“穿衣税”的推出也确实强化了尊卑等级,那些低等种姓的人,在高等种姓的贵族面前,只能保持着卑贱的状态。

“光脚的”并不是永远都不怕“穿鞋的”!

当然了,即便是有人缴纳了“穿衣税”,成功的穿上了衣服,但是他们在见到婆罗门神族的时候也必须要脱去上衣,这就是等级,这就是尊卑!

“穿衣税”给女性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虽然印度统治者们颁布推行“穿衣税”并不仅仅针对于女性,但是因为这项税收所产生的所有冲突都与女性有关,先来了解一个在印度广泛流传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做南吉利的女性。

作为一名不可接触者,南吉利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生活更是无比凄惨,成年后的她也只能赤裸着上身。

按照当地的风俗,老百姓在交税的时候,都会把应缴纳的钱财放在税收官员们手中的芭蕉叶里面。然而贫穷的南吉利里根本交不起税,所以轮到她交税的时候,她选择用镰刀割下了自己的胸部,然后将其放进了税务官手上的芭蕉叶之中。

很快,南吉利便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在她的葬礼上,丈夫也因为心中的愤怒,直接纵身一跃,跳进了为南吉利燃起的火堆之中,她的丈夫也成为了第1个因为“穿衣税”而死亡的男子。这件事情很快便成为了女性反抗“穿衣税”的导火索。

在之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印度底层女性为了穿上一件上衣,与统治者进行了漫长而残酷的斗争,可惜收效甚微,但是基督教,让这些底层的女性看到了希望。

基督教与印度教的碰撞

伴随着大航海时代以及全球殖民时代的来临,各种传教士以及所代表的教派纷纷进入印度,尤其是基督教的到来,更是让底层的印度百姓看到了希望,因为基督教认为:所有的信徒都应亲如兄弟姐妹,而且众生平等。

这样的理念与印度本土的印度教义,自然是截然不同的,如此亲民的教义,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吸引了大量的底层民众加入。

那些受尽了压迫的底层百姓,纷纷放弃印度教,改信基督教,尤其是女性,表现的更加明显。因为在基督教的理念中,女性赤裸上身是不合礼仪的,而这正是印度底层妇女迫切需求的。

在基督教会的影响下,信仰基督教的印度妇女开始穿着一些类似于夹克的上衣,虽然她们依然不能像婆罗门那样穿着打扮,但起码身上已经有了一件“遮羞布”。

然而这一现象的发生,却惹怒了印度的高等种姓人群,他们认为自己的统治基础受到了动摇。

随后,印度教与基督教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激烈对抗,这种对抗一直延续了50多年,最终被一个人所终结,这个终结者叫做“英国总督”!

到了19世纪中叶,印度已经沦为英国殖民地,高贵无比的婆罗门,在英国人的面前也要低下自己的头颅,所以在英国总督的介入之下,印度的很多地区开始废除“穿衣税”,这种奇葩的税收项目,也终于告别了历史舞台。

结语:

“穿衣税”虽然奇葩,但它其实只是印度种姓制度的一种产物,虽然印度政府早已在法律方面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这种流传了千年的文化思想,依然在印度存在着。

或许在平常的生活中,种姓制度已经很难凸显,但是在遇到婚姻等问题时,种姓制度就会原形毕露。

男女双方结婚前最先看中的自然是钱和权,除此之外就是种姓制度,如果双方都没有钱和权的话,那么种姓制度就会是双方最为重视的因素。

在历史的发展之中,印度的民主制度与种族制度,早已经彻底的结合,并且产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也正是因此,种姓制度才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