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火或向俄本土扩散?普京开始未雨绸缪了,俄首都开设避难所

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局势走向愈发难以预料。

尽管外界都知道,俄乌冲突最终将以谈判方式落幕,但谁也不清楚,谈判会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到来,而在谈判带来之前,俄乌战场又将迎来怎样的风云突变和激烈对抗?

尤其是近期,俄本土的军事基地、石油设施和铁路设施频繁遭到无人机袭击和导弹炮击,令外界不免担忧——俄乌战火是否已经开始向俄本土蔓延?

然而,正当外界的担忧尚未消除之际,俄罗斯的一个举动,令这种担忧再次加剧了。

16日,俄罗斯经济情况部莫斯科州总局局长波列特金表示,莫斯科将在12月25日前,为民众设立避难所,目前正在对多处民宅、购物中心进行相关准备和改装工作,预计可供1500万人避难,并称设立避难所一事是指挥部的决定。

波列特金还进一步表示,避难所将配备座椅、电器和充电插座,确保电力和饮用水供给,但目前不想也不打算悬挂“避难所指示牌”,以免对民众造成“不必要的打扰”。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大事。

1,开设避难所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民众在紧急情况下避难,结合当前俄乌冲突尚未平息,且俄本土屡遭袭击的情况来看,这不由让人联想到,俄罗斯可能正在为战火向俄本土、尤其是俄首都莫斯科蔓延而做准备。

2,开设避难所的地点不是别处,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基于这一特殊情况,建造避难所一事很可能引发俄罗斯其他州效仿,当然也可能在俄民众中引发一定的不安和惶恐情绪。

3,按波列特金的表述来看,莫斯科的避难所要满足1500万人避难,这意味着避难所的数量将达到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并且遍布莫斯科各地。

此外,从波列特金透露,开设避难所一事是指挥部的决定来看,估计这是一件得到了俄罗斯高层关注且重视的大事。

而这,也不免让人再次担忧,俄乌局势的走向当真如此不乐观,普京不得不提前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首先,在俄乌正面战场上,双方的对抗可以说是有来有回、互有胜负,再加上如今寒冬到来,俄乌两军大规模行军和发动大规模集团对战的情况开始减少,在没有大的意外情况下,正面战场的局势不会出现大变动,也很难影响到俄本土。

其次,近期美西方持续军援乌克兰,并且向乌军提供更加先进的无人机、射程更远的导弹,以及源源不断涌入乌克兰作战的“雇佣兵”,这些都给了乌克兰对俄军、俄本土发动“奇袭”的机会和底气。

并且,俄罗斯内部也一直有观点认为,俄本土的军事基地、石油基地接连被袭击,可能不是乌军策划的,而是背后有“高人指点”,甚至可能有“他人代劳”,否则俄罗斯不会吃这么大的亏。

因此,在美西方对乌军援、对俄乌局势的“煽风点火”尚未停歇的情况下,俄本土面临袭击的风险确实很大。

再次,近期俄本土被袭击的情况,确实给普京“敲响了警钟”。

例如,12月5日,分别位于俄罗斯梁赞州和萨拉托夫州的空军基地遭到无人机袭击,造成人员伤亡与飞机损坏。

其中,梁赞州莫斯科州相邻,而萨拉托夫州则位于俄中部地区,如今这两地同时遇袭,至少表明了3点:

一是,这些无人机可能已经具备了长距离作战的能力,千里迢迢飞越俄大半地区,而后发动突袭,期间还能做到不被俄防空系统发现;

二是,这些无人机的攻击范围可能已经覆盖了俄中西部多个地区,并且可能包括莫斯科,而梁赞州、萨拉托夫州接连遇袭背后,是否是在为下一步袭击莫斯科而“预演”?

三是,俄罗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俄乌正面战场上,俄本土是否出现了防御不足、后方空虚的困境?亦或是防御方面存在漏洞?

因此,结合种种因素来看,俄罗斯提前未雨绸缪,莫斯科开设避难所,显然并不让人意外,反而还显得颇为必要。

毕竟,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哪怕是十防九空,只要防住了一次都是值得的,更何况,避难所的搭建也不只是适用于当下,更能为未来应对意外情况而做好准备。

总之,莫斯科开始设立避难所,不论是为了防范俄乌战火蔓延,还是为了以后做长远打算,本质上都是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避免俄罗斯民众的安全与利益受到影响。

至于莫斯科开始行动后,俄罗斯其他地区是否会开始效仿,普京是否会宣布其他布局,而俄乌局势又将如何发展,一切还是静观后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