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性质变了,俄军发动无差别攻击,民用设施被纳入毁灭范围

正所谓“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当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后,全世界都能感觉到普京乃至整个俄罗斯的愤怒。根据俄罗斯方面的调查,乌克兰特工部门策划这起袭击,甚至还得到了某些俄罗斯公民的协助。在普京看来,这是一起严重的“恐怖主义袭击”。既然是恐怖主义行为,那“俄式反恐”自然必不可少,而此次以“导弹洗地”的方式对乌克兰全境的狂轰滥炸,让我们再度看到了普京的“有仇必报”,也对“俄式反恐”有了更新的认识。

环球网报道,俄罗斯向包括乌克兰首都基辅在内的多座大中型城市发射了导弹,且逐步出现了“无差别打击”的迹象,即不论是军事目标还是为乌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民用设施,都在俄军导弹的瞄准范围之内。

尼古拉耶夫地区,俄罗斯空天军表现不俗,精准打击了乌克兰的军火库,摧毁了多套“海马斯”和“飓风”多管火箭炮系统,前者是美国为乌军提供的远程打击武器。“海马斯”和“飓风”的重大损失,必将极大地削弱了乌军的远程火力支援能力,使其难以持续威胁俄军后方阵地。

此外,俄军还在赫尔松等地区击落了乌克兰空军的苏-24战斗轰炸机和米-24武装直升机。更为重要的是,俄军在库皮扬斯克击退了乌军和西方雇佣兵的进攻,乌军对卢甘斯克扎波罗热方向的攻势,也未能突破俄军和亲俄武装的防线。从这些局部战线的态势来看,俄军似乎正在从之前的撤退中恢复,即收缩到了足以重新建立稳固战线的程度。

同时,从俄乌双方的较量手段来看,普京政府正在进一步认清现实,不再对乌克兰心慈手软。要知道,乌克兰官方将俄乌冲突定义为一场针对俄罗斯的全面战争,甚至在相当程度上让国家转入了“总体战”态势,将一切资源优先服务于战争,同时对敌国的交通、应急、医疗和能源等基础设施纳入打击目标,针对克里米亚大桥的袭击就是其中之一。

既然乌克兰基本进入了“总体战”,那俄罗斯自然也无法继续维持相对温和的“特别军事行动”的程度,此次对乌境内军用和民用设施的“无差别打击”,意味着俄罗斯也开始向着“总体战”的方向转变。而在这方面,俄罗斯“家底”的优势或将逐步发挥作用。

更值得注意的是,俄官方已经放出消息,“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之一就是乌克兰现政权的瓦解。如何瓦解他国政权?要么是其主动下台,要么就是俄罗斯“帮”着其垮台。说到这里,我们能想到什么?恐怕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军攻取德国柏林,以及第二次海湾战争的美军夺取伊拉克巴格达。这显然是一种暗示性威胁,即俄军的目标可能是攻占基辅,乃至让泽连斯基遭遇和萨达姆一样的下场……

总之,在普京政府已将乌克兰袭击克里米亚大桥的行为定义为恐怖袭击后,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的性质就已经发生了改变。俄罗斯从不向恐怖主义妥协,普京的性格和作风更是要将一切恐怖分子送去“见上帝”。既然美国能发动“反恐战争”,那俄罗斯有何不可?在这种情况下,“导弹洗地”式的“反恐手段”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种不对等的损失对比,以及俄罗斯随时可能发动新一轮“导弹洗地”的情况下,泽连斯基政府是否还能撑下去?恐怕答案对乌克兰来说并不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