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引领世界工厂进入新时代

中国制造风靡德国


德国的中国食材超市

德国是欧盟中最大的经济强国,近年来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度不断提高。

中国连续6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2021年德国对华贸易额为2500亿欧元,同比增长了15%。

2015年,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还是美国,第二位是法国,第三位是英国,第四位是荷兰,中国只排在第五位。

当时,全球近200个国家中,以中国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国家仅有33个,但到2022年增加到了130多个。

另一方面,美国对欧洲的经济影响力日渐减弱。

在这一过程中“中欧班列”居功至伟。

“中欧班列”于2011年开始首次运行,在“一带一路”工程的引领下,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公布,“中欧班列”在2011年开出不到20列,到2022年增加到了近2万列,呈现了爆炸性增长。

目前,中国各区域的几个经济中心城市与欧洲40多个国家连接,从中国重庆到德国杜伊斯堡的1.1万公里,15天内即可到达。杜伊斯堡是德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比起海运方式,“中欧班列”时间可以节省两个月,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

“中欧班列”,除了电子机器和机械设备以外,还大批量运送服装产品、农产品、加工食品。

据中国集装箱产业协会称,以德国为终点的列车约占所有列车数的55%。中国商品不仅供应德国,而且以此为枢纽,销往全欧洲。

2022年前三个季度,德国从中国的进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

今年9月,中国商务部明确了加快利用“中欧班列”出口中国电动汽车的战略。“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不久将成为中欧班列的主角。”在德国,除了食品以外,从中国进口的智能手机、“清扫机器人”等家电产品、服装、化妆品等也很受年轻人的欢迎,渗透进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老百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欢迎“廉价、高品质的中国制造”。

一夜醒来,中国已经成为整个欧盟市场的最大的贸易伙伴。

全球一日不可无东方世界工厂,欧洲一刻不可无“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成为联结中国和欧洲经济命脉的名副其实的黄金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