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然挺立的高端楼宇里、梧桐树下的小洋房里,每天清晨,成千上万的上班族如潮水般涌向新天地CBD。这里是无数职场人梦寐以求工作生活的地方,更是展现高水平、高品质营商环境的标杆和窗口。
在新天地,高品质营商环境的持续营造,始终离不开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一重要平台。近两年来,新天地商圈代表联络站在区人大、淮海中路街道人大工委的指导下,精心谋划,围绕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人民智慧。
“小阵地”,释放出“大能量”
在淮海中路街道,新天地商圈代表联络站并不大,然而近年来,“小阵地”却愈发显现出“大能量”。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情况,企业的感受度如何?”
“如何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们有什么话想说?”
8月16日,淮海中路街道人大工委联合区人大财经委在新天地商圈代表联络站开展了“淮海有约”专题座谈。现场,区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为新天地商圈的营商环境优化不断助力。事实上,像这样的“头脑风暴”在新天地商圈代表联络站已成为常态。
两年多来,为了更好地面对面倾听民意,淮海中路街道人大工委创新联络站工作方法,建立了“站长”机制,邀请一名人大代表担任站长,多位人大代表担任副站长。街工委与“站长们”共同开展了《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专题座谈、知识产权保护座谈等一系列活动。人大代表也从原来的“参与者”变成了“组织者”,既激发了代表的履职活力,也通过代表的专业和资源优势将听民意、汇民意、解民忧的触角延伸到更深维度。
听是基础,动是结果。在听到企业的一系列真实声音后,代表们收集到了第一手的企业需求和建议,接下来,就化为行动,汇总梳理后上报区人大常委会或协调街道相关科室,进行下一步实打实的需求对接,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进一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全过程民主,汇聚起磅礴伟力
“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热潮下,灵活用工的热度不断上升,建议将灵活用工制度也纳入条例,中小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采取灵活用工制度。”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来自企业的人大代表为《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修订草案)》积极建言。
事实上,如今在新天地商圈,在区人大、街道人大工委的引领下,企业参与立法,对法规草案提建议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淮海中路街道是黄浦区人大常委会设立的十个区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为了真正做到“开门立法”,全过程民主,街道在新天地商圈和兰生大厦设立商圈楼宇立法信息采集点,把民意征求的范围延伸到企业、白领、游客等人群中去。
“从前感觉立法工作非常高大上,现在我们企业可以通过立法信息采集点对市人大发布的法规草案提意见建议,感到一下子拉近了和立法工作的距离。”企业代表对于能将自己的声音纳入到立法工作中,感到非常开心。街道为了提升立法意见的专业性,联系点还向法律专家颁发了顾问聘书,帮助联系点将群众的意见转化为专业规范的表述。
成立至今,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消费者权益保护、妇女权益保护等内容,新天地商圈代表联络站已参与收集14部条例草案,通过座谈、走访、线上讨论等渠道听取社会各方建议,累计上报建议232条,被采纳18条。同时,联络站也积极为企业开展各类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企业、群众知晓新天地商圈的这一民意“直通车”,将基层企业、居民的民意融入立法全过程。
“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和为人民服务的主阵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淮海中路街道人大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为助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街道将进一步发挥代表联络站作用,不断增强人大工作接地气的广度、察民情的深度、聚民智的精度、惠民生的力度,共同助力城区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