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5日深夜,法国爱丽舍宫还亮着灯。中国商务部那份反倾销税公告,把法国政商界炸得够呛。
谁能想到,就这么48小时,一向对华强硬的马克龙突然变了个人似的,主动跟王毅外长套近乎,还说要来北京谈谈。
一瓶白兰地咋就撬动了大国外交?马克龙这次急转弯到底图啥?
作者-彤
马克龙这波操作真够快的
48小时。从收到加税通知到主动示好,马克龙这个180度大转弯,简直像是换了个人。
7月5日晚上,中国商务部的公告刚一发布,法国总统府的电话就响个不停。干邑生产商、空客高管、外交部官员,一个个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了7月7日下午,马克龙就坐在了王毅外长对面,脸上挂着那种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事情的表情。
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这位法国总统还在各种场合强调要对华"保持警惕",甚至公开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那时候的马克龙,一副要跟中国较劲到底的架势。可现在呢?一开口就是"诚挚问候",还主动提到要"在合适时机再次访问中国"。
这态度转换的速度,连法国媒体都看傻了眼。《费加罗报》直接用了"急转弯"这个词,言下之意是连他们自己都觉得总统这变脸变得有点太快了。
最让人玩味的是那个500架空客订单。据内部消息,马克龙早就盯着这笔生意,价值超过550亿美元,足够让法国航空产业爽上好几年。眼看着美国波音在一旁虎视眈眈,马克龙哪还敢继续硬撑下去?钱包要紧,面子可以先放一边。
这么急转弯,说到底还是为了钱包子。
白兰地这事儿,真把法国整慌了
法国人对白兰地的感情,那可不是一般的深。这玩意儿不只是酒,更像是法国的一张名片。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去年一年,法国向中国出口了2900多万瓶干邑,占了法国白兰地全球出口量的三分之一。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法国酒庄老板们三顿饭里有一顿都是中国人买单。
更要命的是,这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副业。法国西南部那些酒农,全家老小都指着这个吃饭呢。从葡萄种植到蒸馏装瓶,整个产业链上挂着几万个法国人的生计。中国市场一旦丢了,这些人连下个月的房贷都成问题。
法国干邑几大巨头更是急得像无头苍蝇。人头马君度集团的股价已经蒸发了30%,轩尼诗母公司LVMH的高管们连夜开会商量对策。一位业内人士私下透露,如果被征收全额27.7%到34.9%的关税,他们的财务报表将"远超预期地难看"。
跟德国那些机械制造业不一样,法国就靠这些奢侈品和高端消费品撑门面。汽车比不过德国,制造业比不过意大利,科技更是被美国甩了几条街。白兰地、香水、奢侈品,这几样东西就是法国经济的命根子。中国这一刀下去,直接砍到了要害。
难怪马克龙坐不住了。法国干邑行业协会的人坦白说,中方提出的价格承诺方案已经是当前"最不坏"的选择。言下之意,除了服软,他们也没别的招了。
法国急了,中国这招确实够准的。
中国这手牌,打得相当有水平
不得不说,中方这次反制,时机选择堪称教科书级别。
为啥偏偏选白兰地下手?这里头有三个讲究。一是产业对称性,人家欧盟针对咱们的电动汽车,咱们就针对他们的消费品,你来我往,公平得很。
二是政治可操作性,白兰地又不是什么战略物资,制裁了也不会影响中国老百姓的生活。
三是警示效应,专门挑法国的招牌产业下手,就是要让其他欧盟国家看看,跟着美国对华围堵是要付代价的。
更巧妙的是那个价格承诺机制。中方公布了一份包含34家欧盟企业的豁免名单,只要这些企业遵守中方核定的最低出口价格,就可以免征关税。
这招设计得真够精明的,既表明了维护市场公平的决心,又为继续合作留出了空间。
商务部发言人还特别强调,接受价格承诺"展现了中方合理解决贸易摩擦的诚意"。这话听起来客气,但分量可不轻。说白了就是在告诉欧盟:规矩我们已经定了,你们看着办。
跟美国那种一刀切的硬刚模式比起来,中国这招"温柔一刀"明显更高明。美国搞制裁,上来就是全面封杀,结果经常搞得自己也不好受。中国这次就不一样了,有理有据,有进有退,既打痛了对方,又没把路堵死。
最关键的是时机把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都快一年了,中方一直忍着,直到现在才出手。这种战略定力,不是谁都有的。等到时机成熟,一击即中要害,让对方不得不重新考虑之前的决定。
问题是,马克龙嘴上说得好听,能不能做到位还两说着呢。
这事儿后续咋发展,还真不好说
马克龙要真想来北京,带不带诚意是关键。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位法国总统确实被逼到了墙角。一边是美国老大哥的压力,要求欧盟在对华问题上保持一致;一边是中国市场的诱惑,那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如果马克龙真的能带着诚意来北京,那这次访问可能会很有看头。500架空客订单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大戏在后头。核能合作、人工智能、绿色经济,这些领域都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法国在这些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中国也正好需要。
但问题在于,马克龙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欧盟?他个人再怎么示好,如果欧盟整体政策不调整,这事儿还是白搭。
德国默克尔时代那种相对独立的对华政策已经成了历史,现在的欧盟在美国压力下越来越难有自主性。
更麻烦的是国内政治。法国国内对华态度分化严重,马克龙这次急转弯已经引起了不少争议。反对党指责他"为了经济利益放弃价值观原则",支持者则认为这是"务实外交的体现"。如果访华没有实质性成果,马克龙在国内的政治压力会更大。
从中方角度看,欢迎是肯定欢迎的,但条件也是明摆着的。王毅外长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希望法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这意思就是,你要想在中国赚钱,就得先把自己家的门开大点。
这次中法怎么处理,欧盟其他国家都在看着呢。如果马克龙这次访华成功了,说不定会有更多欧盟国家跟进。毕竟,在经济下行压力面前,意识形态的分歧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但如果马克龙只是来走个过场,做做样子,那中方也不是好糊弄的。毕竟,合作这事儿,光有态度还不够,得有实际行动才行。
结语
马克龙这次"变脸",说到底还是经济现实主义的胜利。外交辞令再漂亮,也抵不过真金白银的诱惑。
有意思的是,一瓶白兰地竟然成了检验中法关系的试金石。中方的精准反制不仅打痛了法国的经济软肋,更是给整个欧盟上了一课:在全球化时代,对抗的代价往往比合作的风险更高。
马克龙现在面临的选择其实很简单:要么带着真诚的合作意愿来北京,实实在在地推动中法关系改善;要么继续在中美之间摇摆,最终可能两头都不讨好。法国的未来,某种程度上就看这次选择了。
你觉得马克龙这次来北京,能谈出啥实在的东西来?留言说说你的看法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