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新一轮印巴冲突爆发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当天,就给巴基斯坦打去一通电话。在电话中,埃尔多安向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传达了土耳其的声援。随后8日,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贴出一张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照片,并附文感谢土耳其总统在关键时期,对巴基斯坦进行声援。
两国的友善往来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冲突头两天,几乎全球媒体的热度都集中在J-10CE与PL-15E身上,各方不遗余力地挖掘证据,印证中国战机打破了“阵风神话”,改写了全球军售格局。
但在印巴双方正式停火后,印度国内突然涌现出了大量抨击土耳其声援巴基斯坦的声音。根据印度媒体“新闻18”网站报道,为了报复土耳其声援巴基斯坦,并为其提供武器装备的行为,印度国内多个政治党派已经呼吁抵制土耳其,印度多个旅游平台也下架了土耳其相关产品。
在《南华早报》的报道中,更是将印度的这种行为称作“消费者驱动型外交浪潮”,认为印度将以这种软制裁为筹码,逐步向土耳其施压。
这直接引发了土耳其人的不满,随后几天,印土两国民众在网络上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有土耳其网友更是直接质问,印度以武器输出为借口制裁土耳其,为何不直接制裁中国?
这番景象不免让人感到疑惑——为何印度停战后的“第一枪”开向了土耳其?若向巴基斯坦出售装备就会遭到印度制裁,将来印度又是否会对中国出手?
01.印度需要制造一场“外交胜利”
印度之所以在与巴基斯坦停火后,立即向土耳其施加外交压力,是出于自身的“赢学”政治需求。此前印度在5月7日发起“朱砂行动”,主要目的就是制造一场军事胜利,对外转移内部矛盾,维持莫迪印度教极端民族主义的基本盘。
但在冲突中,印度并没有获得想要的胜利,反而在空战中大败,成为全球的笑柄。为了给这场失败找补,印度希望通过其他方式制造一场外交胜利,多少为自己找回场子,维持国内的舆论导向。
坠毁的印度飞机残骸
但目前,印度的外交关系还经不起太大的波动,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透明化的时代,全球各国都目睹了印军的真正实力,看到了印度在蒙受损失后被迫虎头蛇尾地结束冲突,此时印度若主动挑起较大规模的外交冲突,很容易使自身陷入被动。因此,印度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既为自己找回场子,又不至于闹出太大的动静。
而土耳其就是一个理想对象。印土两国之间贸易十分有限,土耳其只有0.64%的出口销往印度,只有3%的进口来自印度,印度的抵制不会引起土耳其的强烈反应,但却可以在国内炒作起巨大的舆论声浪。
除了土耳其之外,过去一年与印度之间贸易额度仅有200万美元的阿塞拜疆,也被选做了抵制对象,借口同样是在冲突中声援巴勒斯坦。
土耳其苹果种植行业已经受到印度影响
通过这种消费抵制,印度政府成功让民众产生一种印度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错觉,诱导民众相信,印度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但这种举措并非万全之策,虽然印度能够借此稳定国内舆论局势,但也会为此而付出巨大的外交代价。
02.印度将付出外交代价
也许在印度看来,土耳其作为一个体量远远小于自己的国家,只是一个可以拿捏的“软柿子”;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还是国际外交界著名的外交投机者,风波过去之后,印度想要修复两国之间的关系也轻而易举,印度只会是这场贸易抵制争端中的赢家,不会付出任何代价。
但是莫迪政府没有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土耳其作为伊斯兰文化圈的国家,此前一直与印度保持友好关系,就已经承担了一定的压力。此番印度主动恶化两国关系,不论埃尔多安在国际外交界表现得多么投机,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修复与印度之间的关系。
土耳其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本就密切
而且,巴基斯坦此次的表现,也给整个伊斯兰文化圈打了一口气。印度主动恶化关系,相当于直接撞在了枪口上,此后印度想要优化自身的外交环境,与伊斯兰文化圈国家保持友好,只会变得更加困难。
同时,土耳其还是北约成员国与欧盟准成员国,而印度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与西方加强合作,如今印度选择把土耳其当成软柿子来捏,难保将来土耳其不会在印度与西方合作时,给印度使绊子。
除此之外,本次对土耳其的贸易抵制,还会使印度在国际外交场上的形象进一步恶化,这种官方在幕后主导却并非官方执行的贸易抵制,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难以容忍的恶劣行为,目前正与印度保持友好贸易关系,或计划与印度扩大贸易往来的国家,必然会重新考量自身与印度之间的贸易关系。对印度来说,这背后的潜在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印度此举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虽然短时间内获得了国内的舆论支持,但长期来看,必然会导致印度遭受更大的损失。
03.印度不敢切断中印贸易
有关印度是否会以军售或声援为理由对中国进行制裁,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印度根本不敢主动切断中印之间的双边贸易。
这其中主要有两大要素,一是前文曾提到过的印度外交环境问题,印度外交目前还处于难以承受较大波动的时期,而中国体量过于庞大,印度在中国装备手下损兵折将之后再主动找中国麻烦,很容易令自身处于被动境地,相当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此次击落印度战机的中国产歼-10CE
其二就是中印贸易的性质与印土之间大不相同,印土贸易对印度来说并不重要,其中涉及的进口商品主要是苹果等农产品,而中印贸易对印度来说非常重要,直接抵制进口中国商品,对印度来说等同于自己摧毁自己的产业基础。
当前印度国内的产业结构相对原始,主要以各类加工业为主,十分依赖进口原材料,而中国就是印度的主要原材料进口国,2024年时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为1384.78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商品总值就达到了1204.8亿美元,印度进口这些原材料之后加工再出口,就能赚取外汇利润,这是印度增加外汇储备与升级产业的重要一环,绝不可能主动放弃。
即便是中印关系最紧张的2020年前后,印度也没有真正下决心切断中印贸易,反而连年增加进口,更何况如今只是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售武器,并未直接干预冲突。
印度加工行业依赖来自中国的原材料
当然,印度虽然不敢直接危及两国贸易,却很可能以各种可笑的方式来报复中国。以往印度就曾以拒发签证、刁难中企等方式报复中国,这种小伎俩既能满足印度的社会舆论需求,又不会让中印这两个大国闹到翻脸的程度。
因此,我们仍需在投资、旅游、留学等方面警惕印度的小动作,但在大局上完全可以放心,不必担忧印度进行制裁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