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2025年耶鲁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中国会议(ymun china 2025)在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高中部正式开幕。来自广东、江苏、辽宁等14个省份及港澳地区92所学校的参会代表以及蒙古国、俄罗斯等海外代表近500名青少年齐聚鹏城,围绕全球治理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展现中国新生代的世界担当。本届会议由美国耶鲁大学国际关系理事会、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蔚蓝国际教育平台联合主办,国际化参与规模、教育融合深度、议题创新力度均创历史新高。

深圳市政府外事办、耶鲁大学深圳校友会和北京青之桥公益基金会的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叶韦明发表了《ai时代下面向未来的教育与社会》英文演讲,面对ai将深度嵌入日常生活的现实,她对青少年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训练常识,对社会、真实场景和田野的理解,是不被ai彻底取代的最关键的能力;二是保持批判和审视,在某些领域深度研究,破除ai幻觉;三是坚持自我成长,保持自我定力和道德约束,不轻易被外界误导。”

湾区名校携手,共筑国际教育新高地
本届大会在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举办,标志着国际模联大会与本土教育的深度融合。该校校长范永泉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深圳外国语学校以‘做绿色的教育,办伟大的学校’为价值引领,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鼓励学生突出特长,多元发展,积极践行‘通过行动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的教育理念。此次合作将为大湾区青少年搭建更具实践性的国际舞台。”

国际化规模突破,欧亚代表激荡思想
除了12名耶鲁大学优秀学生作为会议主席外,本次大会还吸引来自俄罗斯乌兰乌德第三中学、蒙古国国立大学附属中学等海外代表前来参与,首次实现欧亚学生同台交锋。港澳地区与内地青少年同场磋商,在“网络安全治理”“亚太可持续旅游”等议题中共同起草决议,实践大湾区青少年创新协同。耶鲁大学秘书长崔爱姗(alexandra ceballos)特别指出:“大会的宗旨之一就是为全世界的学生提供思想碰撞与合作的舞台。”
跨学科能力锻造,特色活动教育体系升级
为满足不同年龄学生需求,会议设置10个全英文委员会,讨论议题涵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前沿热点,包括反对外太空“武器化”、打击网络犯罪、医疗ai安全、保障全球贸易、生物科技的未来、数字教育创新、气候基础设施等。以全球和社会热点问题为导向,引导青少年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和讨论解决方法,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拓宽参与者的全球视野。提升全球胜任力。同时,会议设置学生记者团、主席助理、志愿者和观察员等多种角色,吸引更多优秀青少年参与其中,践行联合国关于“促进人人有平等机会参加模拟联合国”的决议内容。

粤港澳融合实践,湾区方案走向世界
耶鲁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创办于1975年,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之一。2013年,首届耶鲁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中国会议在广州召开,今年已经是连续第二次在深圳召开,除了港澳本地学校外,大湾区诸多港人学校和国际学校积极参与,见证了大湾区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蔚蓝国际ceo曹疏野透露:“未来,以联合国成立80周年和耶鲁模联扎根湾区为契机,我们还将与更多港澳院校和青少年组织进行交流合作,在全年范围内开展多元化的全球胜任力提升系列活动,相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模联成果向政策实践转化”。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代表们还通过“耶鲁生活全景展”“数字教育创新路演”等活动,体验跨文化思维碰撞。作为全球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耶鲁大学模拟联合国中国会议随着其“本土化”与“国际化”双轨并进,这场在梧桐山麓展开的思想盛宴,正成为世界读懂中国青年、湾区联动全球治理的鲜活窗口。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韦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