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将在日内瓦拉开帷幕,台当局卫生部门负责人邱泰源再次被拦在观察员席位之外。这已是自2017年以来,台当局在世卫大会遭遇的第九次公开挫败。
5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在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活动问题上,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即必须按照一个中国原则来处理,这也是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和世界卫生大会25.1号决议确认的根本原则。中国台湾地区在未经中央政府同意的前提下,没有任何根据、理由或权利参加世卫大会。
要说台当局这场年度政治闹剧的剧本早已泛黄,但民进党仍固执地挥霍着台湾民众的血汗钱——据台审计部门披露,2016-2024年间用于“国际医疗外交”的特别经费高达13.8亿新台币,足够为全台公立医院添置1200台呼吸机。
在日内瓦湖畔,每年春季都会上演特殊的“行为艺术展”。如2024年,台当局耗资2700万新台币在联合国欧洲总部对面设置投影广告,结果因违反当地户外广告管理条例被勒令关闭。
这种自欺欺人的表演经济学背后,是惊人的政治操弄造成的资源错配。根据德国海德堡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统计,2016-2024年台湾地区用于争取国际组织席位的总支出达3.2亿美元,相当于其年度公共卫生预算的46%。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台湾地区新生儿死亡率上升0.8‰,医疗纠纷案件增加37%。
而2009-2016年的历史经验犹如一面明镜:台湾地区曾以“中华台北”名义、观察员身份连续8次出席世卫大会。这一时期的关键密码,正是两岸的“九二共识”。时任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回忆录中坦言:“我们处理台湾问题的准则从未改变——必须获得中国中央政府的同意。”
而在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却玩起了公共卫生政治化。如2023年台湾地区对帕劳等“友邦”医疗援助项目,看似慷慨,实则充满政治算计,因为82%的资金被指定采购台湾地区医疗器械,让所谓的援助完全偏离了人道主义轨道。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构筑的法理长城,持续瓦解着“台独”势力的幻想。2024年11月,第78届联大以149票支持、12票弃权的压倒性优势通过“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决议,其中特别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尼加拉瓜代表在发言时直言:“某些势力试图在卫生领域制造‘两个中国’,这就像在手术室玩政治杂耍般危险。”
这种法理优势转化为具体成果:在世卫组织194个成员国中,2024年有179国联署支持中国立场,创下历史新高。
而当台湾地区在2023年霍乱疫情中请求世卫组织援助时,正是通过大陆建立的“两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通报机制”,在24小时内获得了急需的疫苗和诊疗方案。这种现实困境印证了国台办发言人的论断:“企图绕过中央政府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如同拒绝救生艇却幻想能独自横渡太平洋。”
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量级人物也早已看穿这场闹剧的本质。世卫组织前总干事谭德塞在2024年全球健康峰会上强调:“传染病没有边界,但国际组织有规则。中国政府在促进全球卫生治理方面的领导力不可或缺。”
站在历史维度观察,台湾问题的解决轨迹清晰可见:1971年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获得76票赞成时,全球经济总量前20的国家中有11个投下赞成票;到2024年,全球经济总量前20的国家全部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这种趋势在卫生领域同样显著:2004年全球前十大制药企业中有3家在中国大陆设立研发中心,到2024年这个数字变为9家,而台湾地区依然停留在代工阶段。
当台当局还在炒作“世卫大会观察员”议题时,中国大陆早已深度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在2024年主导修订了《国际卫生条例》中的27项条款;中国研发的疟疾疫苗在非洲挽救了超过60万儿童生命;中国提议的“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走廊”倡议已获得143个国家支持。这些实质性贡献与民进党当局的政治表演形成云泥之别。
民进党九度失败揭示着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在国际卫生治理体系中,台湾地区唯一可行的参与途径就是回归“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正如时任世卫组织法律顾问罗森鲍姆在《全球卫生法》专著中论述的:“任何实体要在世卫组织框架内获得合法地位,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件——主权国家身份和会员国的普遍共识,台湾地区在这两方面都欠缺法理依据。”
民进党当局若继续执迷于“
挟洋自重”的幻想,不仅会耗尽台湾地区的国际信誉,更将实质性损害2300万岛内民众的健康权益。当大陆宣布将新冠疫苗知识产权豁免扩大至台资企业时,当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保障了80%的民生用水时,这些实实在在的福祉远比日内瓦的政治操弄更具现实意义。历史终将证明,唯有在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台湾同胞才能真正共享全球卫生治理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