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战争打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哈马斯又准备释放一名美以双国籍人质,普京和泽连斯基双双释放愿意无条件谈判的信号,中美在瑞士的经贸谈判取得意想不到的进展。
立夏以后,天气升温了,世界热点地方的局势却降温了,这当然是好事,是人们期待已久的事。
然而,人们都喜欢问为什么?是不是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在主导这一切?这是暂时降温还是某种和平趋势的起点?
一.印巴为何停火?
印巴停火不外乎两点:一是印巴都不想再打了,印度再打只会继续损兵折将不如及时止损,巴基斯坦的国力羸弱也不宜再打趁势见好就收。二国际社会劝和的面子是要给的,中美俄都在劝和,再打下去只能自讨没趣,地区和世界都需要稳定与和平。
不过很有趣的是,印巴双方同意停火的消息一出,特朗普便出来抢头功说“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美国彻夜调停下达成全面而直接的停火”,这和万斯表态“印巴冲突不关美国的事”相冲突。印度不客气地否认美国调停,巴则说有30多个国家参与调停。
随即,中国cctv报道了王毅外长于5月10日分别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通电话的消息及内容,这意思不言自明。
不过,这种停火和和平还是有很大距离的。今天即12号印巴要继续谈停火事宜,我们静心期待。
刚看到参考消息报道,2025年5月12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军事行动总指挥举行了高级别会谈。此次对话旨在巩固5月10日达成的全面停火协议成果,缓解克什米尔地区持续紧张的局势。
会谈预计围绕边境管控机制、反恐合作等议题展开。不过,边境小规模摩擦与互信缺失仍为和平进程蒙上阴影。停火协议生效后,双方仍互指对方在克什米尔地区有零星交火,但均未承认违约。
二.巴以冲突降温?
哈马斯宣布将释放最后一名仍存活的美国人质Edan Alexander应该看着为加沙地带停火努力的一部分,希望通过释放人质实现加沙停火、开放边境口岸、允许援助物资送达加沙。哈马斯在过去几天与美国政府进行了接触,释放人质是其向美方展现的一种姿态,也可能是对美国中东问题特使相关停火方案的回应。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办公室表示,将为Edan Alexander的释放提供一条从加沙地带返回以色列的“安全通道”。但以色列强调不会承诺在加沙实施停火或释放巴勒斯坦囚犯,称哈马斯决定释放人质要“归功于以色列方面采取的坚定政策和以军在加沙地带持续实施的军事压力”,并表示加沙地带停火谈判将会在军事行动继续进行的同时开展,将做好加大加沙地区战斗力度的准备。
看来,巴以冲突想真暖和还需假以时日,特朗普不时发出接管加沙的信号,令其前景扑朔迷离。
三.俄乌和谈在即?
2025年5月11日,普京提议于5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恢复俄乌之间的和平谈判,泽连斯基表示同意,并说自己在伊斯坦布尔等着普京。
从俄罗斯方面来看,长期冲突使得俄罗斯虽取得一定战略成果,但继续战争成本高昂,收益渐小,提出和谈可降低战争成本,掌握外交主动权,营造有利国际舆论氛围。对乌克兰而言,三年多战争使其社会经济停滞,继续战争会让核心利益受损,泽连斯基的表态反映出乌方也渴望结束冲突。
美国在特朗普上任后对调停俄乌冲突态度发生变化,此前美乌签署矿产协议后,美国在俄乌战争上声音减弱。俄罗斯此时提出和谈,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美国完全放任不管导致欧洲填补空缺,继续支持乌克兰,使冲突长期化。同时,和谈也为欧洲缓解地缘政治压力、减少经济和人道主义负担提供了契机。
普京说这次会谈基于上一次土耳其会谈,那次会谈有什么结果呢?
2022年3月29日,第五轮俄乌谈判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当时俄方承诺将大幅减少基辅和切尔尼戈夫方向的军事行动。乌方提出在国际安全保障下确立中立地位,放弃加入任何军事联盟,不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基地及外国驻军,未经与俄罗斯及安全保障国协商不得举行任何军事演习。双方同意克里米亚问题在未来进行谈判。但谈判之火被美国政府浇灭。
本次谈判双方矛盾尖锐,谈判很可能旷日持久,很可能边打边谈。
四.中美贸易战结束?
中方基于全球期待、中国利益和美国业界及民众呼吁三重考虑,决定回应美国政府的多次求谈的愿望:同意接触。
只同意接触,实际上是对美方的不信任,对特朗普的翻脸中国受够了。但毕竟中方说了“谈,大门敞开”,那就敞开试试。所以中方给出三个原则性条件:
1.纠正错误做法。美方需认识到其新政府上任以来采取的一系列违规且无理的单边关税措施是错误的,应予以纠正,取消对华单边加征的关税。
2.平等尊重。任何对话都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美方不能采取施压、胁迫等手段,要遵循国际规则,以平等的姿态与中方进行沟通和谈判。
3.互惠互利。对话和合作应追求互惠互利,不能只考虑美方自身利益,而忽视中方及其他国家的利益,要实现合作共赢,共同维护国际经贸秩序。
从谈判的进展情况看,显然突破了“接触”的限定,大概美方在平等尊重、互利互惠方面有所表现。我想,印巴战争的结局,美方应该有所感受,想基于实力说话的实力也不够了。至于纠正错误可能寄希望于谈判本身,即谈判过程就是一个促使美方纠正错误的过程。
我在等,等那个联合声明的发表,所以写到这里暂时搁笔,瑞士时间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呢!
终于等到了,日内瓦时间上午9时《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表。内容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美国”),
认识到双边经贸关系对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要性;
认识到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鉴于双方近期的讨论,相信持续的协商有助于解决双方在经贸领域关切的问题;本着相互开放、持续沟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继续推进相关工作;双方承诺将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以下举措:
美国将(一)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按该行政令的规定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二)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
中国将(一)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从价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并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第6号对这些商品的加征关税;(二)采取必要措施,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采取上述举措后,双方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中方代表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协商可在中国、美国,或双方商定的第三国进行。根据需要,双方可就相关经贸议题开展工作层面磋商。
这的确有些超出预期,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对等”——你减91%,我减91%;你保留10%,我保留10%,你暂停24%90天,我暂停24%90天。既然对等,那就可以理解为美国政府的谈判代表基本表现出平等尊重和纠正错误做法的态度。至于互惠互利和彻底纠正错误做法接下来再继续谈。
我注意到,谈判结果叫联合声明,表明没有达成协议。
联合声明通常是双方或多方就某一事项、观点、立场等进行公开表述,表明自身态度或告知相关信息,一般不涉及双方或多方权利义务的具体约定,多为表意性的表达。
协议则是双方或多方就特定事项经协商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约定,会详细规定各方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具体的行为规范、操作流程等内容,是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
此次中美联合声明主要是双方就经贸会谈的成果进行公布,包括关税调整的意向、建立协商机制等,相对较为宏观和原则性,对具体权利义务的规定不够细致全面,更符合声明的特点。
联合声明一般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更多是一种政治承诺或意向表达。协议则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一旦签署,各方需按照约定全面履行义务,否则可能承担相应法律后果。中美此次的联合声明虽体现了双方的共识和承诺,但从表述和性质上看,还未达到协议那样的法律约束程度,后续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协商和具体措施来落实相关内容。
联合声明的形式相对灵活,程序也较为简便,通常是双方就某些事项达成一致后,通过共同发布声明的方式向外界公布。协议的制定和签署通常需要更严谨的程序,包括多轮谈判、文本起草、审核、签署等环节,形式上也更为正式和规范。此次中美经贸会谈后发布的联合声明,在形式和程序上更接近联合声明的一般特征,没有经过协议签署所要求的复杂程序。
了解了联合声明和协议的区别就知道本次谈判还是没有超越“接触”的含义,接触仍然属于“为进一步谈判创造良好氛围和确定方向、内容、方式的谈判”。这和我此前预估的一样,属于“关于正式谈判的谈判”。
即便是协议,特朗普说撕毁就撕毁,更不用说没有法律效力的联合声明了。我们欢迎取得这样的进展,但不应该过于乐观,尤其没必要敲锣打鼓、欢迎鼓舞。
这次谈判成果,不过是“接触”带来的超预期效应,也是这三个多月来我们坚持“打,奉陪到底”带来的成果。
本联合声使得明特朗普吹嘘的英美达成所谓协议黯然失色。本联合声明恰好给全世界一个范本:不跪才能换来平等尊重!我还注意到,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称中美双方的分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他还提到,“我相信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关系将对美国产生无与伦比的积极影响”。是的,中美本无分歧,特朗普加征关税便有了分歧。就在这个谈判期间,特朗普也不断发出矛盾信号,企图通过干扰掌控谈判过程。事实上,只要美方撤回关税,中美分歧就没了,就这么简单。
说真的,和一个不讲信用的草台班子谈判,我们很掉价,确实不想谈。我们是看在美国业界和人民的面子上,毕竟中美关系不都是官方关系,中美友好的基础在民间。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中美应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我们是为中美人民而谈!
综上所述,世界局势在趋向
缓和,和平似乎有了希望,我们的斗争有了一定的成果,这鼓舞我们继续前进。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和平的力量正在增长,中国的力量正在增长,这就是世界的希望,它预示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景。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牟林,为本平台原创作品,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一起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