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本轮关税战,还真的很不寻常。
按照以往的规律,美元和黄金的应该是跷跷板,此消彼长的关系。像最近这样黄金和美元一度同步下跌的情况,确实少见。
与之相伴的股票、原油等大宗商品,无一幸免。
可以说,从资本市场来看,各大资本受关税战的影响,或许要比很多人的预判更为严重。
讲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了,我就是个月入几千块的打工人,什么外贸、资本、股市这类的东西根本涉及不到;还有我日常的吃穿用度,也都是国产货,这事儿跟我有毛线关系啊?
实际上,问题可还真没那么简单。
世界经济是一个整体循环,不是说你日常没有直接涉及某个领域,或者只买国产的东西就不受影响了。
每个打工人,其实都属于“宏大叙事”的一份子,没有吃瓜群众。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什么叫“受影响”呢?
很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物价,二是收入/就业。
关于物价,咱们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大豆价格上涨。
长期以来,中国每年都会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初级农产品,比如大豆、玉米,主要用于食用油加工和饲料生产。
如果反制关税落地,可能不排除短期内重演2018年的情景:当时国际大豆价格上涨近30%,直接推高养殖业成本,导致猪肉价格飙升。
而且,咱们肯定都有体会,只要猪肉一涨价,其他的都会跟涨。这个叫做“结构性通胀”。具体的就不多解释了,不然还得再写2000字。
类似的再比如,油价变得更贵,也必定带动日常物价的上涨。即便你不开车,就在楼下的早市买菜,同样会受影响。因为整个物流的成本都高了。
当然,有人会反问了,地球上能出口这些东西的国家,可不止美利坚这一个。农产品方面,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都多的是。还有咱们的主要油气进口来源,也并非美国,而是中东和俄罗斯。
但注意了,美元可是国际硬通货币,无论是国际农产品还是能源交易,均无法摆脱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虽然大家都不服,但这方面短期内确实是谁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
另外还要注意,这种大宗商品贸易,一般都会在时间上打出余量,要提前下订单的。今年准备出口给哪家,去年都已经谈好了。可不是你日常点外卖,吃腻了这家,随便换一家尝尝那么方便简单。
更何况,受到整个美元交易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咱们再去买巴西的大豆,那个价格肯定也不是贸易战之前的水平了。
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所有的东西都一定会涨价。
大家都知道,对于任何一个正常国家而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消费。
为了扩大内需,就得继续使劲“刺激消费”。
而消费,大体不外乎以下四类:
1.大宗商品消费,比如买房买车。
2.中高端制造业相关的耐用品消费,比如手机、家用电器等等;
3.长期投资消费,比如教育消费,医疗保健;
4.日常生活消费,范围很广,既有家庭内部衣食住行的消费,又有旅游、娱乐等广域消费。
那么,要刺激消费,对于1而言,虽然占比高,但可不是谁都有那个能力去经常消费的;
对于4而言,正如前面说的那样,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抬高,有可能会呈现上涨的趋势;
3则是所有人必须要花钱的领域。不用刺激你也得花。
这么看,跟2相关的一些商品,应该属于重点刺激的领域。所以,像“百亿补贴”这类的活动,优惠幅度将加大。
只是,对于2来说,你再刺激,也不总不能号召每家每户每月都去买一台电视,每人俩月换一部手机吧。
毕竟,咱们的产能和消费能力,放在目前阶段,依旧还是严重不匹配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美国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中美贸易是互补的、双赢的。
然而,美国这么一搞,美国人自己先买不起东西了。
要知道,去工业化后还能再次恢复起来的,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先例。更不存在通过加高关税实现再工业化的“捷径”。
大规模重建全产业链,是个非常消耗国力和时间的世纪工程,短期不会有什么利润可言。
还有如今的美国人,他们真的还愿意进厂去三班倒的打螺丝么?
就是愿意,加减乘除都捋不清的他们,还具备合格的产业工人素质吗?
要知道,现在美国工厂里的那些脏活累活很多是老墨移民在做,而懂王又号称要把他们打包赶走...
好了,再看中国这边。
这就是影响普通人的第二个方面——收入/就业。
大型重工国企和农业领域有可能会得到更好的收益。但那些搞外贸的小老板们,或许就不怎么好过了。即便是能撑住的,也不得不节流裁员。
眼瞅着又是一年的毕业季,估计今年考公考编的报名人数肯定又得创下新高。
再者,一些企业为了规避贸易壁垒,也会选择直接去南亚、东南亚或者美澳开厂。
但这样的话,工厂雇佣的劳动力主要都是当地人,就没法带动咱们的国内就业了。
所以,全球化下的现代工业社会是非常复杂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波贸易战,其实没有绝对的赢家。
这就是咱们经常听到的那个词——零和博弈。专指博弈双方的收益和损失加起来总和为零,甚至是负数的状态。
那你说谁赚到好处了呢?
就看最近这阵子,特朗普和他的手下,可是在股市上稳准狠的赚了一笔。
4月2日,特朗普签署了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引发美股持续暴跌。一周后,他又突然宣布暂停这一政策,美股立即应声暴涨。
对于这番操作,特朗普竟然毫不忌讳,还大大方方的发了视频。
视频中,当有人问及“过去这天似乎赚了几十亿美元”的时候,懂王指了指身边站着的几位花白头发的老汉,炫耀道,“这位是查尔斯·施瓦布,这名字不只是个公司的名字,还是一个真人呢。他今天赚了25亿美元,而这一位赚了9亿美元,也不赖。”
然后,咱们再看前不久特朗普的第三次内阁会议时的场面。
虽然懂王没有等来他盼望的电话,但一点也不影响那群“忠诚”的部长们激情大赞总统英明,持续表达“总统恩情还不完”、只有特朗普才能“让美国再次伟大”....甚至其中一个女官员在感恩特朗普的时候,说着说着都差点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特朗普上任后的几个月来,类似场面其实也不新鲜,之前咱们一直在笑话这群美国人是在拍马屁做戏。然而,现在看起来,似乎让人不得不怀疑,这还真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恩呢。
毕竟,跟着老大,短短一周就能赚上几个亿。拍拍马屁给老板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难道不应该吗?
不可劲的吹捧还等什么呢?谁敢唱反调,下次开团不带他了。
还是那句老话,特朗普的赢学,骨子里只是他自己“赢”。
现实中的贸易战,可没有绝对的赢家。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