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34%“对等关税”,叠加既有税率后综合关税高达54%,这是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最激进的一次关税行动。
消息一公布,中国商务部迅速反制,宣布对美输华商品实施同等税率报复,并将16家美企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这场看似普通的贸易摩擦,实则暴露出美国精英阶层对中国崛起的深层恐惧。
当中国在量子计算、新能源等领域的突破威胁到美国的技术霸权时,华盛顿的焦虑已近乎病态。
霸权黄昏的集体焦虑:美国对华政策的底层逻辑
美国针对中国展开的遏制行动,已然从经济范畴逐步扩展到科技、外交以及军事等各个层面。
美国副总统万斯曾毫不避讳地宣称,美国推动全球化进程,目的是要确保美国等发达国家能稳稳掌控高端研发与设计环节,而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限制在低端制造领域。
但当下,他却认定全球化走向了“失败”。
因为中国成功从价值链的底层奋力崛起,成长为高端产业链的有力参与者,这一状况彻底打破了美国的既定设想,使得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呈现出动摇的态势。
不只是万斯有这般言论,早在2021年德媒就曾发表“美国的恐惧:中国对富裕的追求将创造新世界”文章。
该文章在最后总结时提了个问题:“中国的相对贫困,真的是21世纪西方安全架构的基本要求吗?”
换言之,让中国受穷才能确保西方的安稳?
显而易见,这种极端的观点反映出美国对自身霸权衰落的深切恐惧。
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惊人的35万亿美元大关,然而其军费开支却反其道而行之,增长至8420亿美元。
这种依靠举债来扩充军备的反常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企图凭借军事霸权来掩盖其经济衰退的本质。
反观中国,在众多前沿科技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令美国深感不安。
在量子计算方面,中国的“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展现出了极为强大的算力,比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还要快千万亿倍。
在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领域,中国同样成果丰硕。
这些显著成就有力地打破了美国在“高端制造”方面的长期垄断局面,使得美国政府将中国视作对其现有体系的重大威胁。
美国的种种遏制行径,恰恰凸显出其面对中国发展时的心虚与焦虑,而中国凭借自身努力不断实现的科技跨越,正稳步改变着全球科技与经济格局,以实力回应美国的无端打压。
美国的战略困境与中国的破局之道
美国推行的遏制政策,正陷入“杀敌不成反伤己”的尴尬困境。
就贸易层面而言,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这一举措不但未能达成预期目标,反而致使美国企业成本大幅上扬,给美国本土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
在科技封锁方面,美国将华为、中芯国际等诸多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本欲借此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
这一行为反倒促使中国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高达3.6万亿元以上,在全球研发投入排名中位居第二。
此外,美国针对华裔科学家展开的不合理“猎巫行动”,使得大量华裔人才加速回流中国,有力推动了国产芯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凸显了美国遏制政策的适得其反。
面对美国的全方位遏制,中国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定力,秉持“以斗争求合作”的策略积极应对。
在贸易领域,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成功开拓全新市场,拓展了自身的贸易空间与发展机遇。
在科技领域,中国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开放合作”的双循环体系,一方面在量子计算、6g、脑机接口等前沿科技领域实现领先发展,另一方面积极与欧洲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法律反制与规则博弈成为新的竞争战场。
中国果断在wto起诉美国的关税政策,以此坚决对抗美国的单边霸权行径。
从长远战略意义来看,中国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降低美元霸权对自身经济的潜在威胁,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与稳定性。
结语
回顾历史,但凡妄图借遏制他国发展维系自身霸权的行径,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像1930年美国出台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使得全球贸易额急剧缩水66%,极大地加快了大萧条在全球的扩散。
现今,美国对华政策激进程度更甚往昔,可结果也必然相同。
中国的发展态势锐不可当,美国过度的霸权焦虑,只会促使自身加速衰败。
中国崛起顺应历史大势,岂是美国单边主义举措能够阻拦。
美国肆意挥动关税大棒,而中国以法律捍卫权益,凭借合作拓展空间,在wto这一关键平台上,全力守护多边主义。
这场中美间的博弈,其结局影响深远,不仅关乎两国未来发展,更对21世纪全球秩序的构建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
参考资料:
中青在线:应对美国“对等关税” 中国连环反制
观察者网:毛克疾:万斯说这话,让我有几点不吐不快
环球网:美国军费预算破纪录 “霸权之路”终点何在
长江日报:比超算快千万亿倍!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
北京日报客户端:世界第二!2024年我国研发经费超3.6万亿元
观察者网:“华裔科学家加速回流,美国还少了一代知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