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京的首席智囊,俄罗斯政治学者杜金在接受CNN采访时宣称"特朗普主义与普京主义存在深刻的意识形态一致性",并断言"普京对美国没有敌意"。这种乐观论调看似为俄美关系解冻提供了理论支撑,实则暴露了俄罗斯战略界对特朗普外交本质的认知偏差。虽然特朗普对俄说了很多好话,例如称普京不是坏人,并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要求乌克兰割让领土给俄罗斯,但他的政策始终遵循"利益交换"逻辑。3月的俄美元首通话中,特朗普一方面提出"30天能源设施停火"倡议,另一方面却拒绝停止对乌军援,这种矛盾性贯穿其执政始终。
表面上的"亲俄"姿态,本质是为换取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妥协,从而集中精力应对中国崛起。当普京提出联合国托管乌克兰方案时,特朗普立即以石油关税相威胁,这种翻脸速度印证了其"交易型外交"的本质,利益交换失败后必然诉诸强硬反制手段。美国对北极地区的军事化行动更揭示了战略意图的深层矛盾。特朗普政府一方面与俄罗斯讨论能源合作,另一方面却在格陵兰岛问题上步步紧逼。
当副总统万斯强行访问该岛并鼓吹"脱丹入美"时,普京直言"美国吞并计划由来已久"。这种"合作与对抗并存"的策略,正是美国地缘政治现实主义的典型表现:在关键利益领域绝不妥协,同时利用俄罗斯的战略焦虑制造分化机会。能源博弈是俄美矛盾的核心焦点。俄罗斯经济对能源出口的依赖度高达40%,而美国页岩油产业集团一直将俄罗斯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特朗普政府对俄石油征收二级关税的威胁,不仅旨在削弱俄罗斯战时经济,更试图重塑全球能源定价体系。这种触及经济命脉的制裁手段,与杜金所谓的"意识形态契合"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两国在根本利益上的对立。
乌克兰问题的认知鸿沟更为深刻。俄罗斯将乌克兰视为国家安全的"缓冲地带",而美国则将其视为遏制俄罗斯的前沿阵地。当普京提出"乌克兰中立化"方案时,特朗普政府却要求泽连斯基签署矿产协议,将乌克兰资源置于美国控制之下。
这种"和平倡议"与"资源掠夺"并行的策略,揭示了美国试图通过乌克兰危机消耗俄罗斯国力的真实意图。正如梅德韦杰夫所言:"欧洲是开胃菜,乌克兰才是主菜。"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能源合作占比达35%,这种深度绑定早已超越单纯的权宜之计。当特朗普试图通过制裁俄油施压时,中俄早已建立本币结算机制,并通过管道运输规避海运风险。这种"去美元化"进程,正是两国应对美国霸权的战略性选择。
普京多次强调"中俄友谊稳如磐石",这种表态不仅基于现实利益考量,更反映出两国在国际秩序愿景上的一致性。当特朗普政府在科技领域对华全面脱钩时,俄罗斯却在航天、核能等领域深化对华合作。这种战略协同性,使得美国分化中俄的企图始终难以得逞。杜金的"俄美共识论"看似为俄罗斯提供了战略新机遇,实则是将国家命运寄托于领导人个人关系的危险赌博。
当特朗普政府针对乌克兰、北极以及能源领域采取一系列强硬政策之际,莫斯科必清醒地意识到:俄美关系的缓和始终是战术性的,结构性矛盾才是长期主线。俄罗斯唯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深化与中国的战略合作,才能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把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