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焦虑越来越多
作者 汪德文
这龙年的第一季度还未交替,一个又一个的焦虑却接踵而来,世界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着,热点、焦点、难点频繁切换,令人眼花缭乱。
从乌克兰危机的延宕到中东乱局的升级,从全球经济复苏的步履维艰到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从科技战到贸易战,从关税战到巷口战,每一个事件都在提醒我们:这个世界很不太平。
作为世界的普通公民,我们在这场大国博弈的洪流中,感受到的不仅是无奈,更是深深的焦虑与不安。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真实,也很不现实,你根本就无法置身于事外。
那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呢?
世界性热点切换之快是焦虑的源头
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了三年,战火依旧未熄。这场冲突不仅仅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局部战争,更是大国博弈的缩影。美国、欧盟、北约等西方势力通过军事援助、经济制裁、舆论战等手段,深度介入这场冲突。然而,随着冲突的持续,国际社会的关注点逐渐从战争的残酷转向了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衍生问题。欧洲国家在能源问题上对俄罗斯的依赖,使天然气价格飙升,民众生活成本大幅增加,各国政府不得不频繁调整政策,以应对这一突发危机。
中东地区的局势同样令人焦虑。新一轮巴以冲突已持续一年有余,加沙民众苦难深重,战火不断升级外溢。以色列与伊朗的相互打击、以军对黎巴嫩真主党的大规模袭击、也门胡塞武装对美西方军舰的导弹袭击,这些事件不仅加剧了中东的动荡,也使得全球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中东的乱局不仅仅是地区冲突,更是大国博弈的延伸。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势力在中东的角力,使得这一地区的和平前景更加渺茫,搅局者控不了局,马蜂窝捅破了,必然殃及无辜。
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的焦虑挥之不去。尽管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有所回暖,但通胀压力、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依然对经济复苏构成威胁。美国的关税政策、欧洲的经济停滞、新兴市场的外部依赖,这些因素都使得全球经济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不仅担心自己的收入能否增长,更担心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大国竞争异常残酷是焦虑的深层原因
大国竞争的残酷性,背后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危害。美国作为全球霸权国家,长期以来奉行单边主义政策,无视国际法和国际规则,肆意干涉他国内政,制造和操控国际热点问题。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国际秩序,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国通过煽动冲突、提供军事援助、实施经济制裁等手段,成功地将其盟友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然而,这种行为不仅加剧了冲突的残酷性,也使得欧洲国家陷入了能源危机和经济困境。
利己主义和冷战思维的抬头,是焦虑的另一个深层原因。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利益交织日益紧密,任何国家的行为都会对全球产生影响。可是,一些国家却依然奉行利己主义政策,只顾自身利益,无视他国利益和全球共同利益。在能源危机中,欧洲国家为了自身的能源安全,不得不重新调整其能源政策,加快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然而,这一转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各国在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之间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积极面对焦虑,需要与变化一起成长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首先要保持理性,不被喧嚣的舆论裹挟。媒体往往为了吸引眼球,会放大某些事件的负面影响,制造恐慌情绪。我们需要学会甄别信息,避免被片面的报道所误导。通过多角度、多渠道获取信息并加以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真相,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焦虑。
在全球局势不确定的背景下,关注自身、提升应对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经济上的储备,还是心理上的调适,我们都需要为可能的风险做好准备。通过学习新技能、拓宽职业选择、增加储蓄等方式,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从而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更加从容。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可以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发声与行动,来缓解焦虑。无论是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观点,还是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我们都可以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积极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对局势的控制感,还能够在集体行动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随着世界不确定性的增多,我们普通公民,是无法改变大国博弈的残酷现实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保持理性、关注自身、参与公共事务,来缓解焦虑,找到应对之道。焦虑可以理解,但不是办法,行动与希望才是出路。
作者简介:汪德文/62年春虎/湖北襄阳那边人/原第二炮兵大校/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战地洗礼过/98八百里皖江抗洪抢险驻守过/参加过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并在北川战斗三个多月/担任过报社记者编辑主编及副社长/当过大单位政治工作研究室主任/担任过某基地政治部副主任及某局党委书记政委等/公开发表过散文、杂文、随笔、时评、言论、论文及新闻稿件若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