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头条丨德国通过万亿财政案,是历史变革?还是债务陷阱?

2025年03月22日20:10:16 国际 5537
欧洲头条丨德国通过万亿财政案,是历史变革?还是债务陷阱? - 天天要闻

△德国联邦议院所在的国会大厦

当地时间3月22日,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正式签署《基本法》修正案,为德国政府通过新增债务融资的庞大财政方案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接下来,法案只需在《联邦法律公报》上公布,即可正式生效,进入执行阶段。此前一天,德国联邦参议院已批准了联盟党与社民党联合提出的巨额财政方案。

今后,德国将通过放宽债务上限、设立特别基金、允许各联邦州举债等方式,大规模扩张财政支出。该方案预计新增总计一万亿欧元债务,被宣称为“德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举措”。

 
 

德国为何要突破债务刹车?

近年来,德国经济增长乏力,特别是在能源危机、通货膨胀和全球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德国政府财政压力巨大。作为“欧洲经济引擎”的德国,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投资不足、国防预算短缺等问题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

正在进行新一届联邦政府组阁的联盟党和社民党认为,仅靠现行的财政政策难以应对这些挑战,因此提出了突破债务刹车的方案,以便通过举债融资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可再生能源和军事国防。

欧洲头条丨德国通过万亿财政案,是历史变革?还是债务陷阱? - 天天要闻

△德国总理府

此次财政改革包含三大核心举措:

  • 放宽债务限制,以支持国防、安全及乌克兰援助。未来,凡是超出国内生产总值1%的国防、民防、情报机构以及对冲突国家(如乌克兰)的援助资金,都将不受债务上限的约束;预计到2025年底,仅国防支出一项就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相当于每年约1290亿欧元。
  • 通过举债设立一项5000亿欧元特别基用于未来12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气候中和转型。其中1000亿欧元将拨给各联邦州,改善德国落后的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电网、学校等。另外有1000亿欧元将推动德国经济向气候中和方向转型,投资包括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碳中和工业等领域。
  • 允许各联邦州新增债务,各州每年最多可举债相当于其生产总值的0.35%(约150亿欧元),具体的债务分配方案将由联邦法律进行规定,各州可根据实际需求决定资金用途。

这一方案使德国进一步突破《基本法》对财政赤字的限制,进入一个更宽松的债务财政时代。然而,这究竟是推动德国经济增长的必要改革,还是可能让德国陷入长期债务陷阱,仍然存疑。

 
 

德国经济的一场“豪赌”?

联盟党与社民党认为,大规模财政支出能够让政府迅速投资并刺激经济增长,避免德国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尤其是在公共交通、绿色能源和数字化方面的投资,将提升德国的经济竞争力,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然而,批评者认为,这种激进的举债模式可能导致严重的财政失衡——此次财政方案将导致德国政府未来四年额外增加1万亿欧元债务,使德国的总债务增加约40%,未来偿还压力巨大。由于欧洲央行正处于加息周期,德国新增债务的融资成本将上升,预计未来每年光债务利息支出就将高达500亿欧元,这笔巨款需要未来几代纳税人偿还。

德国智库专家 贝恩德·艾因迈尔:今天我们在德国所经历的,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政府的举债规模前所未有。如果我们回顾过去的76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总债务,约为2.5万亿欧元。而接下来仅仅四年的立法周期内,额外的债务就将增加1万亿欧元,这意味着我们的债务总额将增加40%。我们在花钱,花的是我们根本没有的钱。而这些债务最终,将由我们的后代来偿还。利息负担将会极其沉重,每年高达500亿欧元。

当前联盟党与社民党给出的财政承诺很诱人,但如何偿还这些债务,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计划。对于5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两党表示会制定长期偿还机制,但具体细节尚未确定。而国防和安全支出的贷款偿还方案更是模糊不清。如果未来德国经济增长乏力,政府收入无法匹配新增债务,这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财政危机。

与此同时,德国长期以来是欧洲债务纪律的主要捍卫者,但如今德国自己放宽了债务上限,这可能对欧盟内部财政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法国、意大利等高债务国家可能会以德国为例,要求欧盟进一步放松《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财政纪律。这将导致欧盟整体财政政策趋向更加宽松,引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德国前财政部长 克里斯蒂安·林德纳:联盟党和社民党选择无视政府的巨额开支,欧盟的《稳定与增长公约》,正遭受直接挑战。当德国长期用无限制举债,来支撑政府核心职能,这不仅不会加强国家安全,反而会制造新的风险。德国正在转向债务财政,这将增加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脆弱性和危机概率,其初步影响已经显现。

 
 

舆论质疑财政案是党派政治妥协产物

财政方案通过后,德国即将上任的新一届政府获得了巨大的财政灵活性,但其实际效果仍然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财政保守派除了担忧德国政府的债务转向会影响国内财政稳定之外,还对基础设施投资执行效率和军备投资的经济效益存疑。

首先,德国在大型基建项目上的执行力长期备受诟病。例如,官僚程序烦琐,导致项目审批和实施周期过长,拖延投资落地;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尤其是在建筑和工程领域,可能导致即使资金到位,项目仍无法迅速启动;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间协调不畅,再加上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上的自主权有限,进一步制约了投资的有效性。所以本次财政方案投入的巨额资金,究竟能否真正用于推动经济增长,抑或在官僚体系中被消耗,仍然是个未知数。

其次,德国军备采购体系长期因官僚低效而饱受批评,即便国防预算大幅增长,也未必能够有效提升军事能力。例如,德国国防部的采购项目一再陷入资金浪费、决策迟缓的困境,使得外界对这笔巨额军费的实际效果深表怀疑。

值得注意的是,绿党原本反对大规模举债,但最终却选择投票支持,使得方案得到议会三分之二多数的支持,其中的政治交易耐人寻味:联盟党和社民党通过增加对气候与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向绿党提供了足够的“政治回报”。这种用金钱换取政治支持的“财政妥协”在一些政客看来完全不可接受,认为财政方案名义上强调绿色经济和安全,但实际上更像是政府内部政治妥协的产物,并可能导致更深远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德国议员 莎拉·瓦根克内希特:打上环保标签的战争贷款,竟然有人能想出这种主意,2045年实现气候中立的目标,如今甚至要写入基本法。可与此同时,我们却用数十亿新债务,购买坦克和战斗机,每一个这样的武器,每小时排放的二氧化碳,比一台燃气取暖器或一辆普通轿车,几年的排放还要多。你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种妥协的荒谬性已经成了当今德国政治运作方式的象征。你们根本不在乎,这对德国人民意味着什么,不在乎是否有更多老年人陷入贫困,不在乎是否有更多企业破产,更多家庭无法承担经济重压。只要能达成协议,哪怕最荒唐的决定也要通过,德国正走向经济上的侏儒化,造成这一切的政客们试图用外交上的狂妄和前所未有的军备扩张,来掩盖自己的无能。

 
 

财政案背后的“隐形受益者”

尽管主要党派将国防投资视为加强国家安全的必要举措,但扩充军备本质上并不会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是属于“破坏性开支”,与基础设施、教育等生产性投资有本质不同。甚至有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大幅增长的国防预算其实才是此番财政扩张的真正驱动力。

事实上,自俄乌冲突加剧以来,美国军工复合体的盈利能力持续飙升,而德国等欧洲国家则被推向前线。德国的军事采购越来越依赖美国武器系统,如f-35战机、“爱国者”导弹等,国防预算的大幅增长直接加剧了这一趋势。许多人担忧,这一财政方案的最终受益者并非德国民众,而是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军工企业。

德国智库专家 贝恩德·艾因迈尔: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政府把资金,投入到了破坏性用途上,投到了武器上,我们都清楚,这些武器系统,绝对不会促进欧洲的繁荣。我们没有投资建设性的项目,而是投资只会带来破坏,死亡和痛苦的东西。大量的武器采购流向了美国,这无疑会刺激美国的经济增长。但对我们来说,这毫无帮助,只会加深我们对美国的依赖,我对这种情况持非常批判的态度。

尽管未来的执政联盟强调财政方案的长期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加强国家安全,但批评者坦言,这可能只是政治包装,真正的动机或许是为欧洲军事化提供财政支撑,而德国则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了沉重的经济代价。随着国防预算的持续膨胀,未来德国是否会深陷财政赤字、甚至影响社会福利支出,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德国的财政政策向来以谨慎和稳健著称,而此次财政方案的激进举措无疑是对德国传统财政观念的重大挑战。如果新一届联邦政府不能有效利用这笔创纪录的高额资金,而是陷入债务失控的风险,那么这一财政方案可能成为德国财政冒险的开始。

德国下任政府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豪赌”。最终,这项财政方案将给德国带来繁荣还是债务深渊,仍需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德国的财政轨迹,已经进入了一个未知的领域。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特朗普大搞“内幕交易”?多位参议员喊话国会:查!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大搞“内幕交易”?多位参议员喊话国会:查!

特朗普建议“买股票”的推文和美国对多国暂缓加征对等关税的决定,在本周三一举推动标普500指数创下了二战后第三大的单日涨幅。不过,随着这场堪称史诗级的股市狂欢拉开帷幕,越来越多的质疑声也正在浮现——多位美国参议员周三就站出来抨击并怀疑称,特朗普的决策背后是否存在内幕交易的空间和动机?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这就是中方立场 - 天天要闻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这就是中方立场

今天(4月10日)15时,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回应近期美国霸凌关税等热点问题。面对美国霸凌关税 中方强烈谴责、坚决反对近期,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严重侵犯中方企业正当权益,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中
商务部: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 天天要闻

商务部: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彻底不装了?特朗普威胁再对华加征50%关税,中方回应将奉陪到底。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美国政府再对华发出威胁称,将进一步对华加征50%关税。对此,中方回应坚决反对。如果美方升级关税措施落地,中方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中方表示,美国出台的所谓“对等关税”毫无依据,是典型的单边霸凌行径。中国为此采取...
商务部:面对霸凌关税,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 天天要闻

商务部:面对霸凌关税,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今天(4月10日)15时,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近期,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严重侵犯中方企业正当权益,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中方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面对美国霸凌关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