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省级政府2025年“头号任务”

2025年02月09日21:50:36 国际 9701

解码省级政府2025年“头号任务” - 天天要闻

2024年12月27日,一架皮拉图斯pc-12飞机从四川省北川永昌通用机场飞抵重庆梁平机场,在此举行首航仪式后,飞抵四川省达州金垭机场。至此,梁平至北川、梁平至达州的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往返航线成功首航,标志着首批连通川渝的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正式开通。(视觉中国/图)

2025年1月中下旬,省级两会密集召开。

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2025年省级两会提出的新一年工作部署,具有特别的观察意义。

纵观各省级政府工作报告,江苏、河北、贵州、云南等二十余省份都将扩大有效需求列为2025年的“头号任务”。这既是对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的落实,也是多个省份近几年连贯的工作重点。

区域经济发展是2025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另一个热词。广东等4个省份不仅以较大篇幅介绍了2024年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就,还将其列为2025年的首要发展任务。这些省份区位特殊,其所在区域往往叠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多项战略部署。

福建、宁夏等地则侧重寻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新突破,其本质性的发展需求仍是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扩大有效需求”

江苏、山东等经济大省,以及河北、山西、贵州、云南等中西部省份,都把“扩大有效需求”视为“头号任务”。

“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全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带动和支柱作用。”在江苏省为2025年开出的10条任务清单里,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扩大有效需求位居榜首。

江苏省两会召开稍早前,省内各地市的两会已经结束。纵观江苏各地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宇宙最强地级市”苏州计划在2025年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省会南京瞄准建设“演艺之城”以提振消费,地处苏北的宿迁则计划在2025年举办1000场以上的促消费活动。

不仅在东部,西部省份也在扩大内需方面持续发力。2025 年,云南省的“头号任务”是统筹消费和投资,加快释放内需潜力。与江苏等东部省份相比,云南的针对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工作安排更加注重中低收入群体的参与,“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事实上,扩大有效需求是很多省份近些年来连贯的工作重点。

从2022年起,扩大内需一直是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头号任务”。2024年4月,江苏省省长许昆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对江苏挑起大梁很重要,“努力让消费场景多起来、人气聚起来、市场旺起来。”自2023年起,“扩内需”也成为云南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中的第二条。

在中央层面,202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要抓好的九项重点任务之首。

除江苏、云南外,还有19个省份也都将扩大内需列为首要任务,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省份明确提出要“全方位扩大内需”。

其他省份虽未将扩大内需列为“头号任务”,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视这项工作。

例如,福建省提出的首要工作重点不是扩大内需,但福建省两会结束不久,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郭宁宁就以“四不两直”的方式突击检查,考察的重点内容就包括提振消费工作。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原所长杨宜勇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扩大内需是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从国际看,2025年全球经济可能略有放缓,美国或继续加征关税,外需可能减弱。从国内看,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重要问题。”

“现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也提到,202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5%,远低于2023年的82.5%。

解码省级政府2025年“头号任务” - 天天要闻

2024年12月7日,江苏连云港推出”补贴加换新“措施激活冬季消费。图为该市海州区吾悦广场,消费者在咨询了解消费品促销信息。(视觉中国/图)

四省着眼区域经济

发展区域经济成为部分省份2025 年的“头号任务”。

广东将“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作为2025年的首要任务。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 年,大湾区在规则衔接、基建互通、生活圈建设上成果丰硕,新推“湾区标准”54项,187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境通办”,基本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五年来,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广东省省长王伟中于2025年1月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现在已经到了把政策红利释放为发展红利的时候。”

根据陈耀的观察,这是进一步深入贯彻国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

根据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

除了广东,天津、海南、重庆也极其重视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天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25年的头号任务是聚焦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积极融入首都产业链,承接央企业务,全方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海南则锚定封关运作“一号工程”,计划于2025年全面启动全岛封关运作,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新阶段。

重庆将“聚力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列为2025年的“头号任务”。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步迈进,交通基建不断完善,300个川渝共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200亿元,成渝双核联动联建的50个合作项目也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区域协同发展势头正劲。

杨宜勇分析,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将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头号任务,能够更好地承接和落实国家战略,提升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这些省份重点关注区域经济,也是各地根据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自身发展需求所作出的选择。

杨宜勇解释,广东、重庆等省市之所以将区域经济发展作为重点,也受到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升级需求和资源整合等因素的驱动。

他举例说,广东经济总量领先全国,但珠三角9市经济发达,而粤东粤西粤北12市发展相对滞后。另外,广东产业体系完备,但在全球产业竞争和国内产业转型压力下,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当前我国经济进一步朝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方向发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沈体雁补充,“各个地方都认识到了协同发展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优势互补,挖掘发展潜力,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

“新动能”“新突破”

在各地积极推进扩大内需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也有一些省份立足自身特色,提出了各具特点的“头号任务”。

福建在2025年的首要任务瞄准“塑造发展新动能”。

2024年,福建在新兴产业上的总投资超2200亿元,实施了2205项省重点技改项目,为超9000家企业提供数字化方案,关键业务数字化企业占比全国第三。

“福建的民营经济非常有活力,在纺织服装、鞋服、家具等领域都很有优势。”沈体雁曾前往福州、莆田、泉州等地调研。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相信福建能充分利用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赋能新路子。”

西部省份宁夏则在2025年着力寻求“新突破”。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宁夏将“坚持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作为2025年的首要任务。2024年,宁夏获批全国网络货运数据共享、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实现国际公路运输零的突破。

从福建、宁夏两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这两地对于2025年头号发展任务的选择逻辑,仍然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个例证是,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两会召开期间,2025年1月24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提出要努力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宁夏高质量发展第一增长极。

这是经济发展客观需求的体现。沈体雁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些传统的增长方式到达了瓶颈,各省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肖金成则强调,各地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提出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和路径,“一定要因地制宜”。

挑战

肖金成认为,各省都在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措施找到自己的发力点。他表示,从国家层面来看,现在的宏观政策与去年、前年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2025年的明确方向是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尽管各地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很早就认识到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但从根本上扩大需求比较困难。”肖金成指出,居民不敢消费、企业不敢投资、银行不敢贷款,这三大因素制约了整个需求的扩大。

“国家宏观政策对区域带来的效应也不同。”肖金成补充说,中西部地区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潜力巨大,但西部地区由于就业机会不足、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居民平均收入在全国范围处于中下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消费能力的提升。

提振消费不能是政府的一厢情愿。根据陈耀的观察,地方政府在提振消费方面缺乏创新形式,多依赖于传统的消费券发放。同时,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难以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消费补贴。他发现,“根本问题在于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只有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消费才能真正提振。”

关于评估提振消费政策的成效,陈耀认为,除了关注消费总额增长外,还需重点考察就业率的提升,“就业增加能够增加收入,有了收入才有消费,就业和消费是一个最直接的联系。”

此外,沈体雁指出,还需关注居民的获得感和消费信心,要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以及当地经济是不是通过消费产生了经济活力。

地方创新消费提振方式,需要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突破口。陈耀特别提到贵州榕江县“村超”和山东淄博烧烤等案例,这些创新模式带动了农副产品、文旅等领域的消费,“但长期保持热度还需在形式、业态和场景上不断创新”。

而区域经济合作在现实中也面临挑战,如受限于区域之间传统的行政壁垒、部门隔阂和行业界限,即便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跨区域经济合作区长三角、大湾区等,仍然还存在着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不高、城市协同发展程度不深等老大难问题。

如何实现合作共赢,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陈耀认为,适度竞争有助于激发地方活力,但需要防止同质化的恶性竞争,避免盲目追求热点行业。

沈体雁的关注点在对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他指出,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24年5月审议通过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进行了规范,着力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推动区域经济更健康地发展。

挑战也往往与机遇并存。

沈体雁提醒,很多省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不少投资空间,例如城市更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陈耀则提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部署,如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等,未来可能会有一些具体的推进措施。

(南方周末研究院副秘书长兼城市(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戴春晨对本文亦有贡献)

南方周末记者 翟星理 南方周末实习生 杜培

责编 钱炜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刚收到中国59亿,转头就送稀土项目给美国?这个邻国太让人意外 - 天天要闻

刚收到中国59亿,转头就送稀土项目给美国?这个邻国太让人意外

看到一个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消息,说是一个中国的邻国刚拿了中国59亿的投资,转头就把手里的稀土项目送给了美国。毕竟,稀土这东西可不是随便什幺小玩意儿,它在全球产业链里那可是个硬通货,中国在这块儿一直是大头。这邻国到底是谁?为啥会干出这么让人
外交部:台湾没有任何根据、理由或权利参加 - 天天要闻

外交部:台湾没有任何根据、理由或权利参加

7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众议院近日全票通过“台湾非歧视法案”,要求美政府支持中国台湾地区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参与经济监督、取得技术协助以及人员在IMF任职的资格。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毛宁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
微软拟裁员大约九千人 - 天天要闻

微软拟裁员大约九千人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美国微软公司2日确认,拟裁员大约9000名员工。这将是微软自2023年以来最大规模裁员。微软一名发言人说,本轮受裁员影响的员工数量不到员工总数的4%。这是2021年11月13日在英国伦敦拍摄的微软品牌标识。
与印尼格格不入!西巴布亚,为什么想脱离印尼独立? - 天天要闻

与印尼格格不入!西巴布亚,为什么想脱离印尼独立?

全文共6219字 | 阅读需13分钟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较为独特的国家,集众多头衔于一身。占人口近90%的穆斯林(约2.8亿)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伊斯兰国家。1.7万座岛屿组成的庞大国土让印尼成为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其领土东西跨度超过5100公里,是东南亚唯一地跨两大洲(亚洲、大洋洲)的国家。而西巴布亚就是印尼唯一位于大洋洲...
橙色!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发布 - 天天要闻

橙色!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发布

【来源:晋中日报】晋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晋中市气象局2025年7月3日17时35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受较强降水影响,预计2025年7月3日20时至4日20时,太谷、榆社、和顺、昔阳、祁县部分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为二级(橙
(体育)网球——温网:王欣瑜对阵森梅兹 - 天天要闻

(体育)网球——温网:王欣瑜对阵森梅兹

当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2025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选手王欣瑜对阵土耳其选手森梅兹。 7月3日,王欣瑜在比赛中回球。 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7月3日,王欣瑜在比赛中庆祝得分。 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7月3日,王欣瑜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