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蒙古国政府宣布一项措施,自本年度2日开始国家机关将使用传统蒙古文字,结束过去单一使用“西里尔蒙文”时代,改为两种文字并行。传统蒙文从古代开始在蒙古大范围开始使用,延续上千年之久。但上世纪20年代苏联“进入”蒙古(但是尚未独立)之后,声称要协助蒙方进行语言文字改革,并发明了一种类似俄语写法的“西里尔蒙古文”。这种文字不仅是在外观上类似俄语,且拼读方式也是类似西式文字。
由于当时苏联帮助蒙古国独立,蒙政府也在各个层面上支持这种“俄化改革”,一直到40年代才完成。此后“俄式蒙文”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伴随了蒙古国半个世纪。在苏联解体之后蒙古国民族主义抬头,多次要求政府恢复传统文字,走向“全面独立”;但因为蒙古国同时还有亲西方化思潮,一部分学者也认为当前的拼读方式和西方接轨更加方便。一直到2015年,蒙古国政府宣布十年后开始恢复传统蒙文的使用,今年也就是“十年期限”到期时间。
《乌兰巴托邮报》报道称,国家机关恢复使用传统蒙文,标志着“西里尔垄断”时代就此结束,但这并不是文化退步。因为相比于这种“俄式蒙文”来说,传统蒙古文字反而在书写时更加困难,在国际上也难以推广。目前蒙古国内部建筑或者其他设施仍然使用西里尔文字书写,但预计蒙方会进行扩大改革,逐步替换成为传统文字。总体来说这是文化传统和“时代产物”的碰撞,有一部分蒙古公民至今都没有接受过系统性蒙文的培训,这也成为恢复文字的难点。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国家也关注到蒙古国政府率先推广传统蒙文的事件,他们认为是俄罗斯“影响力倒退”的具体表现。因为苏联解体之后就有相关的呼声,但蒙古国政府一直拒绝执行,维持了官方通用这种“俄式蒙文”的习惯;此后蒙政府开始和美国、北约深入合作,一直到克里米亚事件爆发,俄罗斯被西方排斥孤立之后,蒙政府才开始改换传统文字;俄罗斯和蒙古国关系疏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预示了一种“脱离旧体系”的具体含义。
此外,俄罗斯国家杜马副议长绍尔班在2023年访问蒙古国之后,回国告诉媒体称:“蒙古国方面以兄弟般的热情接待了我们,但此前在该国首都街道上存在了几十年的俄文标志没有看到,这令人感到不安”。俄方认为是美国从中作祟,试图让挑起蒙古国和中俄两国的嫌隙。但也有声音认为,蒙方改换文字为传统文字这件事是他们自己的内政问题,俄罗斯对此“过于敏感”;毕竟按照蒙古国的地理位置来看,他们即使再有心与西方国家接轨,也没有能力独立实现这点,只有意愿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