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湖北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加强科学调度,强化安全监管,有效保障了工程安全平稳运行、供水正常有序、水质稳定达标,切实当好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三个安全”的守护者。
2024年11月25日,十堰广播电视台策划实施的“汉水九歌相约•‘南水北调通水十周年’回访活动”正式启动。全媒体记者采访队以1432公里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主线,用时20天回访10年前的10位采访对象,同时探访10座中线标志性引水工程,用镜头和笔触,全景式报道中线工程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讴歌南水北调中线伟大工程。
10年间,汩汩南水,奔腾北上。那么清澈的丹江口水库的南水是如何跨越千里,抵达广袤的华北平原?让我们跟随汩汩北上的一库清水,探访10座中线标志性引水工程,解码大国重器!
第二站探访:控制丹江口水库出水的“关键阀门”陶岔渠首。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 周贤林 吴刚 赵翰祥)“龙头开,南水来”。如果说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的“大水井”,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陶岔渠首就相当于控制丹江口水库出水的“关键阀门”。
那么,水龙头如何控制?水质怎样保证?
2024年11月26日,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陶岔渠首,一探究竟。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陶岔渠首就相当于控制丹江口水库出水的“关键阀门”。
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也是丹江口水库的副坝。它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如同南水北上的“水龙头”,肩负着控制和调节水量的使命。
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四省市共20多座城市供水,起点是陶岔渠首,终点是北京团城湖和天津外环河,干线全长1432公里。
2014年12月12日,陶岔枢纽工程通水。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实地察看引水闸运行情况,随后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总书记说:“这个地方我一直想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这个地方的运行以及这里的移民工作,我一直关注着,这一次看一看我很高兴。”他端起一杯新打上来的水库水,迎着光看了又看,笑着说:“‘水龙头’水质不错!”
在南阳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
陶岔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承担着将丹江口水库的水源输送到北方的重要任务。同时,陶岔地区的水质清澈,是南水北调工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那么,陶岔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位置和功能作用是什么?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渠首分公司陶岔管理处副处长曹先振告诉记者,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地位十分重要,一渠清水就是从这里出发一路北上,为河南、河北、天津、北京提供源源不断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陶岔渠首枢纽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供水、灌溉并兼顾发电。工程主要由坝前引渠、混凝土重力坝、引水闸、电站、坝后引渠以及管理设施等部分组成。
十堰广播电视台记者站在陶岔渠首枢纽的坝顶,发现这里的海拔也是176.6米,与丹江口大坝的坝顶高程一致。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渠首分公司陶岔管理处水质监测专员康静伟告诉记者,渠首大坝坝顶高程176.6米,引水闸采用3孔弧形工作闸门,设计流量35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420立方米/秒。上游通过4.4公里的引渠与丹江口水库相连,下游通过300米的引渠与总干渠相连。
陶岔渠首枢纽主体工程于2010年3月22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12日正式向北方通水,10年来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超683亿立方米,惠及沿线26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近1.14亿。
那么,陶岔的水质如何保持清澈?有哪些措施?
陶岔水质自动监测站是南水北调中线从南向北的第1座水质自动监测站,也是掌握入渠水质情况的控制性站点。
在陶岔渠首水质自动监测站,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渠首分公司陶岔管理处水质监测专员康静伟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10年来,总干渠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为守好总干渠水质的第一道关口,我们在坝前增设了全线首座水质在线浮标站,与坝后的陶岔水质自动监测站形成立体化监控体系,可实时掌握库区及总干渠的水质情况。陶岔水质自动监测站是南水北调中线从南向北的第1座水质自动监测站,也是掌握入渠水质情况的控制性站点。监测站通过采水、预处理、配水、控制、监测等单元实现水质的全自动监测,每天可对总干渠水质开展6次监测,应急状态下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监测频次。”他说,目前水质自动监测站共有监测设备22台,具备101项水质指标监测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也会通过人工巡查、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等方式与精密仪器设备检测分析相结合,实现入渠水质全周期监测,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康静伟介绍:“同时,我们在坝前配备了两道拦漂索,防止库区水面漂浮物进入渠道,保持水面清洁,从而达到保护水质的目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中,除了这两道拦漂索,我们也会使用坝前的自动清漂机器人来清理水面上微小的漂浮物,保持水面清洁。”他说,在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中,他们加强了与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协调,深入推进污染源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水质风险隐患,共同筑牢水质安全屏障。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陶岔渠首总干渠。
陶岔渠首,南水从这里启程。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位于河南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作为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的引水渠首,担负着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输水的重要任务。
丹江口水库的库区水进入渠首大坝要经过“三道关”。两道拦网用于阻挡体积较大的漂浮物,再用清漂机器人“查漏补缺”。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渠首分公司陶岔管理处副处长曹先振告诉记者,清漂机器人外观看起来像一艘小船,它用前方的触角收集小漂浮物,内置的过滤细网孔径最小只有5毫米,足以让漂浮物“无处遁形”。
一杯水,一条心。在陶岔渠首大坝,丹江口水库清澈的江水,由此滔滔自流向北。
上善若水,人民至上!这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人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