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躺平”干部逐渐成为一个网络热词。
沈腾在小品《坑》中塑造的“躺平”干部形象
2023年春晚,沈腾、马丽、艾伦等人演绎的小品《坑》,把“躺平”干部推到了风口浪尖。“躺平”干部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民意汹汹之下,一些地方果断出手,开始整治“躺平”干部。
“躺平”干部
概括起来,主要是三招。
一是“丢脸”。设立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奖项,让“躺平”干部脸红心跳、汗流浃背。比如,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江苏泰州市、四川绵阳市游仙区等,设置“蜗牛奖”“刺猬奖”“鸵鸟奖”,颁发给“躺平”干部。
“鸵鸟奖”“刺猬奖”
二是扣钱。罚扣“躺平”干部的奖金、绩效工资等,让他们心疼肉痛,然后起来干活。比云南省、贵州遵义、江苏泰州等地,将“躺平”整治工作与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年度绩效、奖励挂钩。
“躺平”干部骑蜗牛
三是摘帽。用约谈提醒、岗位调整,甚至纪律处分,让“躺平”干部不敢“躺平”。比如江苏盐城对“躺平”干部集中诫勉谈话。比如,湛江麻章区就对8名“躺平式”干部进行了岗位调整。
“躺平”干部
重拳出击之下,“躺平”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滋生“躺平”的土壤依然存在,一些明目张胆的“躺平”,变成了软“躺平”、慢“躺平”甚至暗“躺平”。
慢如蜗牛
其实,要从根本上解决“躺平”问题,关键还是要从源头着手。
一是选人用人做到公平公正。一些人之所以“躺平”,就是因为辛辛苦苦干活,比不上别人溜须拍马“走捷径”,所以被迫“躺平”。所以,要把能干的实干的苦干的提拔起来,让“牛马”们真正看到前途和希望。同时,让混日子的腾位置,真正混不下去。
2015年,温州市领导被市民赠送蜗牛
二是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一些人“躺平”就是因为“多干多错”“不干不错”,工作得不到认可好、小失误得不到原谅。所以,要结合每个单位和部门的实际情况,尽量科学的评价大家的工作成绩,避免吹毛求疵。真正让群众公认的、成果突出的人脱颖而出。
躺平干部
三是铲除形式主义。一些人“躺平”,或许是因为“形式主义”反复的折腾,让人觉得自己的工作都是在做无用功,毫无价值可言。有时候“躺平”也是对形式主义无言的反抗和抵制。
整治“躺平”,一定要要从源头入手,不然只能是扬汤止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