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秘鲁首都利马,中美两国进行了一场长达105分钟的会晤。
这场会晤,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却颇丰,尤其是拜登对华做出的六点承诺,更是引人关注。
也许有人会问,拜登即将下台,特朗普即将上台,中美双方在这个时候会晤,到底有何用意?
其实,这背后的深意,远非表面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得明白,拜登此刻的处境并不妙。
在2024年的选举中,民主党不仅失去了总统宝座,还丢掉了参议院、众议院,甚至在最高法院中,共和党提名的大法官数量也占优。
这意味着,特朗普上台后,几乎可以肯定会对民主党人展开一场“大洗牌”,进行空前的报复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拜登政府的最大诉求就是自保。
而与中国缓和关系,无疑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因此,拜登在会晤中,当着中方的面,把此前的“四不一无意”升级为了“六不”。
这“六不”包括: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与华发生冲突,不支持“台独”,不会利用台海问题同中国竞争。
这“六不”承诺,看似是对中国的示好,实则更是拜登政府为民主党留下的生存空间。
他们希望通过与中国缓和关系,避免在民主党陷入低谷时,中国采取措施进一步压缩其生存空间。
当然,中方对拜登政府的回应也是相当强硬的。
我们明确划下了四条红线,表示台海问题、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是中方的底线,对华遏制不明智、不可取,更不会得逞。
如果中美两国直接冲突,必然动摇国际格局。
在与中方会晤期间,拜登政府始终没有忘记特朗普团队。
他们希望通过这次会晤,给特朗普政府提个“忠告”,希望共和党能把中国列为主要针对对象,而不是打击民主党,应当与民主党“一致对外”,同中国展开“竞争”。
拜登政府的这一打算,其实并不难理解。
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民主党争取一条后路,希望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能够与中国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被特朗普政府完全打压。
然而,特朗普团队似乎并不领情。
有消息称,特朗普过渡团队的一名成员明确表示,他们怀疑拜登政府的一切政策都会被修改。
这意味着,民主党的未来如何,已经不是拜登政府可以做主的事了。
这场会晤,虽然短暂,但却透露出中美两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拜登的“六不”承诺,虽然看似是对中国的示好,但实则更是民主党自保之策。
而特朗普团队的冷漠回应,也让人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