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终极预测,特朗普将获胜

2024年11月02日11:23:04 国际 1014

美国大选终极预测,特朗普将获胜 - 天天要闻

1)预测任何一次美国选举结果都非常困难,尤其是2016年特朗普“意外”击败希拉里,打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很多专家的脸,这让很多人都不敢对此后的美国总统选举做出明确且具体的预测。

2)但是,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专家必须敢于在重大问题研判上毫不含糊地亮明自己的观点。那种“正也说说、反也说说”的专家,他可能永远都不会错,但是,他的价值也是非常有限的。真正的专家必须敢于给出自己明确的预测,并说明其中的方法论和逻辑。即便最后他的预测错了,他本人和受众也可以对照结果反思他的方法论和逻辑,这也是有益的。

3)在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最后阶段,我在这里给出我自己的明确预测——特朗普将获胜。

4)我在预测哪个候选人当选时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论(模型),就是拿这一届美国总统选举的两个候选人与上一届相比,看看他们此消彼长的变化。要预测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我们只需要拿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两个候选人与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两个候选人相比,然后回答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即可:

——第一个问题是,“2024年的哈里斯与2020年的拜登相比,是变弱了,还是变强了?”;

——第二个问题是,“2024年的特朗普与2020年的特朗普相比,是变弱了,还是变强了?”

5)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的判断是,2024年的哈里斯相对于2020年的拜登毫无疑问是变弱了。2020年的拜登至少拥有三大有利条件:第一,特朗普首次执政后,美国社会陷入到无休止的混乱、动荡和撕裂中,这让很多美国人心生厌倦,人心思“稳”;第二,疫情之下,美国民众伤亡惨重,美国经济一度因为疫情防控遭到重创,美国民众把这个账都算在了特朗普身上;第三,拜登在华盛顿混迹50多年,在民主党内各个派系当中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在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有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他是一个有着很强整合力的候选人。这一切加上“新人buff”,最终让一辈子从政但表现平庸的拜登,击败了特朗普。

6)那么,我们拿2024年的哈里斯与2020年的拜登相比就可以发现,哈里斯明显是变弱了。这一次,哈里斯不仅没有了“新人buff”,她还背上了“现任者诅咒”。在美国政治当中,任何一任美国总统要寻求连任,都会面临很大的障碍,这在消费领域叫做“购买者遗憾”。你心心念念看上了一样东西,但是,当你最终买下它之后,你很快就会发现,原来这件东西也没有那么好,你对自己的购买决定感到有些遗憾。对于那些在2020年支持拜登的美国选民来说,过去4年拜登和哈里斯执政并没有什么特别亮眼的地方,他们的“购买者遗憾”早就在内心滋生了。更重要的是,拜登和哈里斯作为“现任者”,他们已经没有了任何借口和理由,他们必须为美国选民内心任何对现状的不满负最终责任。

7)除了选民心理,从个人综合能力来说,哈里斯也比拜登要弱很多。哈里斯从政经验太浅薄,尤其是在联邦政府层面,仅仅是当了几年联邦参议员,对美国内政、外交的很多重大议题,都缺乏深入的了解。当然,2008年的奥巴马也是“素人一个”,但是,奥巴马人帅、口才好,演讲极有感染力和煽动性,当年掀起了一股“奥旋风”,这是哈里斯根本比不了的。哈里斯在当副总统期间,几乎是个“透明人”。她也曾出访过几次,都毫无亮点可言。即便是在拜登政府内部,也有很多人不认可她。否则,拜登从一开始就会让贤,主动扶她上去。此外,跟“老狐狸”拜登相比,哈里斯在民主党内资历也很浅,根本整合不了利益错综复杂的各个派系。

8)你可能会问,“哈里斯变弱了,但是,特朗普就一定变强了吗?”这个还真不一定。特朗普还是那个特朗普,但是,美国选民的心态可能与4年前相比发生了变化,我把它总结为“好了伤疤忘了痛”。很多不喜欢特朗普所带来的混乱、动荡与撕裂的美国选民,在特朗普下台后的这4年,那种痛感其实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逐渐消退的。换句话说,他们对特朗普的憎恶和反感是有所消退的。甚至,就像我们一般都会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一样,一些美国选民在遭受拜登和哈里斯执政期间的高通胀之苦后,也会怀念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经济相对较好的光景。人们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去美化过去的东西,这也是人性。当然,这一次,特朗普也没有了“现任者诅咒”。

9)如果直接拿哈里斯跟特朗普相比,特朗普的个人魅力和煽动性要远远超过哈里斯,甚至连智商和情商,一辈子在商界摸爬滚打的特朗普,也比哈里斯强很多。2020年,特朗普最大的敌人根本不是拜登,而是特朗普自己。2024年,特朗普最大的敌人同样不是哈里斯,而是特朗普自己的。特朗普乖张、独特的个性就决定了,有多少美国选民狂热地支持特朗普,就有多少美国选民强烈地憎恶特朗普。正因如此,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核心从来不是哈里斯的支持者对阵特朗普的支持者,而是憎恶特朗普的美国选民与支持特朗普的美国选民之间的一场较量。

10)2024年11月5日,是美国总统大选的线下投票日。目前来看,美国全国50个州关键看宾夕法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佐治亚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这7个摇摆州,而在这7个摇摆州中,关键看宾夕法尼亚州。无论是哈里斯还是特朗普,谁能拿下宾夕法尼亚州的19张选举人票,几乎就能稳赢。2020年,ReaClearPolitics综合民调显示,拜登在宾州领先特朗普3.6个百分点,但最终拜登的实际得票率只比特朗普高1.16个百分点。目前,ReaClearPolitics综合民调显示特朗普领先哈里斯0.4个百分点。如果4年后美国民调继续保持低估特朗普的趋势,2024年特朗普更有可能拿下宾州。

基于上述分析,我的预测是,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获胜的概率要比哈里斯要高,他大概率会二次入主白宫。

~~~~~~~~~·~~~~~~~~~~~~~

P.S. 关于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也有可能出现两种极端“意外”情况:

第一,哈里斯“意外”当选。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只能说明,憎恶特朗普的人再次占了上风。“特朗普主义”将面临重大挫折,而共和党将陷入到“跟不跟特朗普都会输”的两难境地;

第二,由于双方在7个关键州难分胜负,美国大选陷入僵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情况是,经过几天到几周的人工记票和重复记票,终于有一个候选人胜出。最坏的情况是,选举结果过于接近,特朗普以微弱优势落败,然后以民主党选举舞弊为由,掀起大规模抗议乃至暴乱活动。

上述两种极端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但是,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我们在美国当地时间11月5日深夜到凌晨,也就是北京时间11月6日下午到晚上,应该就能看到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

“得宾州者得天下。”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加拿大总理访美前夕 特朗普称将永远谈论“第51个州” - 天天要闻

加拿大总理访美前夕 特朗普称将永远谈论“第51个州”

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美媒采访时重申要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并表示他将“永远谈论此事”。特朗普说:“我们每年向加拿大提供高达2000亿美元的补贴。”当被问及是否会考虑动用武力吞并加拿大时,特朗普认为“我们永远不会走到那一步”。加拿大总理卡尼将于6日在白宫与特朗普会面,就关税问题以及...
以安全内阁召开会议 讨论加沙军事扩展计划 - 天天要闻

以安全内阁召开会议 讨论加沙军事扩展计划

△加沙地带总台记者当地时间5月4日获悉,以色列安全内阁当晚召开会议,重点讨论近期将启动的加沙地带军事行动扩展计划,该计划与日前国防军大规模征召预备役部队同步推进。据了解,与会人员听取了有关分阶段计划的汇报,其中包括在第一阶段接管加沙地带的更多地区,并扩大周边缓冲区,从而在谈判中获得更多战略筹码。(总台...
市安防委莅伊…… - 天天要闻

市安防委莅伊……

伊川县融媒体中心●伊川新闻●为进一步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近日,洛阳市安防委第五督导组组长、市住建局副局长许向阳带队,到伊川县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美国农业部超1.5万名员工接受特朗普政府自愿离职计划 - 天天要闻

美国农业部超1.5万名员工接受特朗普政府自愿离职计划

当地时间5月4日,央视记者获悉,一份美国农业部与国会工作人员简报会的记录显示,超过1.5万名美国农业部员工接受了特朗普政府的一份自愿离职激励计划,这一数字约占美国农业部总劳动力的15%。此前,为缩减联邦劳动力规模,特朗普政府已向选择离职的联
青春五四 挺膺担当丨我与团旗、团徽合影,定格炽热的青春 - 天天要闻

青春五四 挺膺担当丨我与团旗、团徽合影,定格炽热的青春

【来源:勐腊发布】在青春的征程中团旗飘扬,团徽闪耀它们是我们共青团员身份的象征更是青春奋斗路上的指引5月4日勐腊县特别推出“我与团旗、团徽合个影”合集一同走进这一场充满青春气息与热血的青春盛宴感受每一位团员对共青团的热爱与敬意勐捧中学团总支
武契奇是条汉子,就算在美国闹出一场病,也要把访俄坚持到底 - 天天要闻

武契奇是条汉子,就算在美国闹出一场病,也要把访俄坚持到底

据环球网消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前往美国途中突发胸痛,随即不得不提前返程,并在贝尔格莱德军事医学院接受治疗。目前经过治疗,他已经出院,虽然塞方证实他因为身体健康而放弃了接下来数日的公开活动,但是5月9日的访俄计划,仍保留在日程之中。
普京:俄中关系对维护世界稳定具有战略意义 - 天天要闻

普京:俄中关系对维护世界稳定具有战略意义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罗斯-1”电视频道4日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表示,自25年前他初次担任总统时就注意到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俄罗斯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为世界稳定打造坚实基础。普京接受“俄罗斯-1”电视频道的采访 图源:俄媒普京强调,在当今条件下,俄中关系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全球性动荡未见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