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刚把手伸到俄后院,普京就反击了,美国后院要“起火”了

2024年04月20日14:45:15 国际 1051

这段时间,俄罗斯后院没少起火。法国亚美尼亚出口武器、亚美尼亚拥抱美欧之后,俄军选择了离开纳卡。在美国及其盟友煽风点火的情况下,格鲁吉亚还爆发了大规模抗议。差不多有2万名抗议者走上街头、不让议会通过所谓的“俄罗斯法案”。

即便是哈萨克斯坦,也选择了与吉尔吉斯斯坦“另组联盟”,远离俄罗斯的意味非常明显。

法新社透露,北约军事专家将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当下,北约正在努力拉拢与俄罗斯有过密切合作的势力,比如中亚五国。

从东欧到高加索,再到中亚,北约试图组建反俄联盟、孤立俄罗斯的倾向,明眼人一看便知。俄罗斯也知道,美国想要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去封锁与击垮俄罗斯。

在美国不断挑拨离间的情况下,俄罗斯选择了以牙还牙。

北约刚把手伸到俄后院,普京就反击了,美国后院要“起火”了 - 天天要闻

俄罗斯外交部表示,只要美国在全球任何地方部署中短程导弹,俄罗斯就会暂时放弃在本土部署这种武器的决定。

俄罗斯释放的信号很明确:来而不往非礼也,美国在本土之外的任何地方部署中短程导弹,都会遭到俄罗斯的反击。作为回应,俄罗斯将采取类似行动。

言下之意无非就是:美国将手伸到俄罗斯后院,或者在美国之外的任何地方部署中短程导弹,必然会遭到反噬。

问题来了:为了威胁美国,俄罗斯会在哪里部署中短程导弹?答案不言而喻,几乎只能在美国后院的亲俄国家。

北约刚把手伸到俄后院,普京就反击了,美国后院要“起火”了 - 天天要闻

为了防范美国,部分美国邻国,应该会欢迎俄罗斯的中短程导弹。但毫无疑问的是,白宫不会接受这一结果。如果俄罗斯导弹现身美国后院,担心美国安全面临威胁的白宫,必然会用实际行动警告俄罗斯,以及敲打对俄罗斯递交投名状的邻国。

俄罗斯的想法很简单:美国能做的事,俄罗斯也能做到。既然美国不顾俄罗斯感受、隔三岔五就要在俄罗斯后院挑事,俄罗斯为什么要忍气吞声,而不是反制美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非洲,俄罗斯获得了一些优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尼日尔要驱逐美军与法国士兵,却对俄罗斯抛出了橄榄枝。

4月20日,据俄新社透露,美国证实,接下来几个月,1000名美军将离开尼日尔。19日,就撤军这件事,美国与尼日尔达成了协议。

北约刚把手伸到俄后院,普京就反击了,美国后院要“起火”了 - 天天要闻

在这之前,俄罗斯军事顾问已抵达尼日尔,目的是为了帮尼日尔增强防空实力。普京透露,俄罗斯将与尼日尔加强军事合作。

换句话说,美军不情愿地离开了尼日尔,俄罗斯却得到了想要的结果。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美国不心碎才怪了。

最后,且聊点粗浅的看法吧。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担心成为第二个乌克兰的俄罗斯邻国,比如哈萨克斯坦与亚美尼亚,都在有意无意地远离俄罗斯。对此,俄罗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却又无可奈何。

北约刚把手伸到俄后院,普京就反击了,美国后院要“起火”了 - 天天要闻

普京很清楚,俄罗斯输不起这场战争。如果俄军兵败乌克兰,等待俄罗斯的,将是墙倒众人推。反俄力量会一起对付俄罗斯,美国也会借机煽风点火、让俄罗斯陷入孤立。等到那时,俄罗斯甚至有可能面临分裂危机。

为了维护俄罗斯的利益,确保俄罗斯不败,普京必然会使出浑身解数。如果战况急转直下、乌克兰占据绝对优势,俄罗斯真有可能会把心一横、让美国后院起火。普京会用行动告诉美国,如果俄罗斯的日子过不好,那么美国的日子也别想好过。

针尖对麦芒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美国应该清楚,将俄罗斯推向悬崖边缘,有可能会遭到反噬。在恰当的时候给俄罗斯一个借坡下驴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克里姆林宫谈特朗普与普京的潜在会面 - 天天要闻

克里姆林宫谈特朗普与普京的潜在会面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5月5日表示,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和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之间的会晤在许多方面都是必要的,但尚未安排。
延斯·施潘当选德国联盟党新任主席 - 天天要闻

延斯·施潘当选德国联盟党新任主席

当地时间5月5日,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议会党团选举延斯·施潘接替弗里德里希·默茨担任新任主席。延斯·施潘已在德国联邦议院任职20多年,2021年大选失败后,在联盟党作为反对党时期,延斯·施潘担任议会党团副领袖之一。施潘主要参与经济政策制定。此前,他还曾担任卫生部长、财政部议会国务秘书。 (总台记者 康玉斌) ...
美民众日常生活遭关税无差别冲击 特朗普:不担心经济衰退 - 天天要闻

美民众日常生活遭关税无差别冲击 特朗普:不担心经济衰退

美国政府滥施关税,从护肤品到服装,从家具用品到药品,美国民众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遭受无差别打击。近日,美国媒体就分析了关税政策是如何影响美国普通民众生活的。美国媒体主持人:《纽约时报》近日分析了如果没有中国制造的产品,美国家庭会是什么样。报道指出哪些日常用品可能面临价格飙升或短缺,简而言之,那太多了。事...
法国宣布投资1亿欧元吸引外国科研人员 - 天天要闻

法国宣布投资1亿欧元吸引外国科研人员

新华社巴黎5月5日电法国总统马克龙5日宣布,在美国减少对科学的资助之际,法国政府将通过“法国2030”国家投资计划额外提供1亿欧元来吸引外国的科研人员,特别是来自美国的科研人员。当天“选择欧洲科研”大会在巴黎索邦大学举行,旨在鼓励全球的科研人员选择欧洲和法国作为工作地点。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欧...
特朗普:不排除动武 - 天天要闻

特朗普:不排除动武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播出的一档节目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就其“夺取格陵兰岛”提议进行说明。针对“使用军事力量吞并格陵兰岛”的说法,特朗普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他在采访中表示,他对武装夺取格陵兰岛这件事情的发生仍持“怀疑态度”,但他表示这种可能性“肯定”存在。“我们非常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