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专访政协委员邵志清:创新强则数据强、数据强则产业强

2024年03月24日16:11:45 国际 2585

近两年,数据资产成为新的热门话题。去年 10 月,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开年各省级数据局也密集亮相;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推动数据要素化的政策不断发布。

然而,对许多人来说,数据资产仍是一个听起来些许陌生的概念。数据资产究竟是什么?会在哪些场景进行创新应用?实施路径可能是什么样的?如何确保数据资产安全使用?

就这些问题,南都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上海市委主委邵志清,以下是他的思考和建议。

南都专访政协委员邵志清:创新强则数据强、数据强则产业强 - 天天要闻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上海市委主委邵志清

01

数据产业将迎来迅猛增长

南都:今年全国两会,你带来了一份关于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提案,能否简单介绍?

邵志清:今年,我带来一份《关于建设数据资产创新应用体系的提案》。我认为,创新强则数据强、数据强则产业强。规范有序发展的数据资产应用创新,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创造高价值数据资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挖掘数据资产的价值潜力提高乘数效应,形成数据资产价格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南都:近年来数据要素作为一项新型生产要素具有什么特征

邵志清:数据要素是一项新型生产要素,可以进入财务报表形成资产类型。数据资产具备非实体性、依托性、可共享性、价值易变性等特征,但同时也具备较强的乘数效应,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非竞争性、低成本复用等特点。

南都:2024年1月1日,《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预示数据资产入表已开启数据要素产业化的大时代。你曾多次提出建立数据资产登记制度,如何看待当前的政策进展?

邵志清:随着“数据二十条”的逐步落地,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数据资源入表工作的加快展开,我认为,数据产业作为全新要素型产业将迎来迅猛增长。数据要素资产化将成为扩充我国底层资产规模、创造乘数型增量资产、改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战略契机,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基础。

数据资产创新应用是对数据资产开展抵押、增信、保险、信托、入股或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应用创新,是数据资产向数据资本演进的重要阶段,对加快形成我国高质量数据资产、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保障数据产业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02

建议完善国家数据资产创新应用路径体系

南都:目前数据资产入表实施细则尚待清晰,据你观察,企业在开展数据资产入表工作的过程中普遍会遇到哪些难点和挑战?

邵志清:首先是我们对数据资产的合法合规性缺乏有效认定。数据资产具有非竞争性的特点。数据被一个主体获得后,其他主体还可以继续获得该数据,无论有多少主体获得数据,他们都拥有数据的全部。这种多途径来源、交叉式授权、多复用型的资产形成方式,对数据资产的资产权属认定带来难度。目前缺少对数据资产合法合规性认定的鉴证程序和法律法规,阻碍了正常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开展。

二是对数据资产的资产处置缺少明确路径。由于数据资产的非实体性和依托性,数据资产在虚拟空间的存在形态非常复杂,其价值的发挥需要较强的运营团队或网络协议,如果没有这些配套要素,单纯持有数据资产也将变得毫无价值,这就对数据资产的有效隔离、转让和处置提出较高挑战。此外,目前数据要素市场正处于起步期,市场交易规模有限,买方市场尚不活跃,给数据资产的有效处置带来不确定性

此外,对数据资产的定价估值缺少市场参照、对数据资产的创新应用缺少协同治理、缺乏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人才支撑。这些都是亟须被解决的问题。

南都:针对这些问题,你提出了完善国家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路径体系的建议可以如何落地有什么其他建议吗?

邵志清:我建议完善国家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路径体系,有关部门可以制定国家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管理体系与实施办法,同时根据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数据产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在数据资产增信、数据资产信托、数据资产作价入股等领域率先开展探索,形成我国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路径经验。

此外,我认为还应构建国家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管理体系,由国家数据局统筹指导,信息化部门、金融部门、网络安全部门协同配合,发挥各自职能,稳步有序推动数据资产创新应用。形成与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设立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专业服务机构,加快数据要素市场与金融、商品、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03

建议建设国家高水平数据开放平台

南都:你今年还带来了一份《关于建设国家高水平数据开放平台的提案》,可以介绍一下这份提案吗?

邵志清:当然。随着我国数据出境相关制度的落地实施,政府和企业对数据出境安全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但要在数据领域建立国际话语权与主导权,仍面临不少问题,如数据跨境和数据领域的国际合作缺乏统一平台、与国际高标准数字经贸规则尚未有效对接、国际数据基础设施和要素配置能级不匹配等。

南都:数据开放需要多方支持其中包括平台政策和基础设施的支持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邵志清:我认为,可以先从打造国家级高水平数据开放平台开始,代表国家参与国际数据流通与合作。此外,我国也可以建立更加开放的规则制度体系,建设“国际数据规则先导区”,不断迭代深化“制度+技术”双重保障,通过场景探索布局离岸功能型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司法部涉外商事纠纷跨境法律援助、科技部国际科研大数据服务、商务部服务数字贸易新业态发展等专业功能平台。

最后,可以建立更高能级的基础设施体系,以上海海缆登陆站为依托,实施“海上丝绸之路”海光缆工程,构建直连新加坡、中东、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全球区域的海底光缆系统,建立国内21个自贸区直连全球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进一步放开增值电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与外资方合营海底光缆、数据中心等,加快融入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南都全国两会报道组

采写:南都记者 胡耕硕 王子黎 发自北京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美国智库揭露:中国禁运使美药物过量致死人数锐减近千 - 天天要闻

美国智库揭露:中国禁运使美药物过量致死人数锐减近千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美国智库的报告真是敢写,这么好干的活能不能让我去。报告指出中国在2019年实施的芬太尼整类禁令,直接让美国药物过量死亡人数减少了近千人。这个数据打得可不是嘴仗,而是美国政界那套“甩锅
韩国总统选举临近 李在明领先优势大幅减少 - 天天要闻

韩国总统选举临近 李在明领先优势大幅减少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韩国一项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总统选举临近,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相较于主要对手、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的领先优势由22个百分点骤减至9个百分点,选情日趋激烈。 韩国第21届总统选举投票定于6月3日举行。民调机构“盖洛普韩国”本月20日至22日就选举相关话题对1002名成年人...
特朗普威胁苹果,不在美国造iPhone就加25%关税,当天苹果市值蒸发1000亿美元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威胁苹果,不在美国造iPhone就加25%关税,当天苹果市值蒸发1000亿美元

据环球网报道,据美国彭博社等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威胁称,如果苹果公司不在美国境内制造iPhone,就必须缴纳至少25%的关税。特朗普(新华社资料图)特朗普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我很久以前就告诉过苹果公司的蒂姆·库克,我希望他们在美国销售的iPhone是在美国制造,而不是在印度或其他地方。如果不是这样,...
甘肃生态环境视频号传播影响力喜提前五! - 天天要闻

甘肃生态环境视频号传播影响力喜提前五!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系统提升短视频制作和运营水平,鼓励地方用好短视频宣传的传播方式,不断产出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短视频作品,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客户端日前发布生态环境系统(省级)视频号传播影响力榜单。“甘肃生态环境”视频号传播影响力位列第五
又一法官出手,暂缓特朗普政府针对哈佛大学的禁令 - 天天要闻

又一法官出手,暂缓特朗普政府针对哈佛大学的禁令

又一法官出手!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联邦法官之后,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一名法官23日对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政策发出临时限制令,要求在举行听证会之前“维持现状”。法官艾莉森·伯勒斯在一份判决中说,哈佛大学提交的临时限制令动议指出,若未能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其将遭受“立即发生且无法弥补的损...
韩国大选临近,首尔现“滚回中国”反华抗议,中餐馆老板:前所未有 - 天天要闻

韩国大选临近,首尔现“滚回中国”反华抗议,中餐馆老板:前所未有

在尹锡悦被罢免总统职务后,韩国定于6月3日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据香港《南华早报》5月22日报道,随着选战在即,许多在韩中国公民和华人表示,他们正遭受着来自政治言论、社交媒体仇恨言论和街头骚扰的歧视。这些针对华人的歧视浪潮正螺旋上涨,令人不安。“我在韩国生活了很久,但这种形式的抗议前所未有。”一名50多岁、...
伊利亚·莫罗兹、安东·拉夫罗夫:俄乌谈判,俄罗斯人为何寄希望于特朗普? - 天天要闻

伊利亚·莫罗兹、安东·拉夫罗夫:俄乌谈判,俄罗斯人为何寄希望于特朗普?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伊利亚·莫罗兹 安东·拉夫罗夫 】在莫斯科,一种观点正日益盛行:通向和平之路不在基辅,而在华盛顿,而在华盛顿唐纳德·特朗普是最佳掌舵人——唯有他能打破欧洲和乌克兰强加的思维桎梏,提出务实的谈判方案。在很多俄罗斯人眼中,特朗普既是务实派玩家,也是未来协议的潜在担保人,他们相信,只有...
“特朗普再次成功,让中国人对美国祛魅”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再次成功,让中国人对美国祛魅”

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撤销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并强制在校留学生转学。对此,《纽约时报》5月23日发文称,“特朗普打压哈佛,让中国人再次对美国祛魅”。《纽约时报》表示,如果特朗普政府成功阻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其影响范围将远不仅限于有能力进入这所著名学府的少数人群,而可能会断绝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