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竞争,已成为了一个常态话题,无论是在经济、科技上还是军事上,美国都拿着“有你无我”心态在对待中国。其中有关造船业的交锋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自特朗普时期开始,美国就加大了对我国造船业的打压力度,中国在其任期内被打上了战略竞争对手的标签,这也导致我国多家高科技和军事公司成为美国的针对目标,对中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构成了重大挑战。但时至今日,在美国的重重制裁下,中国造船业并没有就此沉沦,反而越战越勇,令美国不得不认清现实。中国人的毅力和智慧,百折不挠的精神,是美国打不垮,也压不住的。香港南华早报在2月28日就报道称,行业数据显示,去年中国造船业完工量同比增长近12%,达4232万载重吨,这超过了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与此同时,去年中国造船业的新订单也增长了56%,其中许多是先进船型,比如成本高昂的滚装船占到了全球新订单总量的83%。并且中国还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有能力建造18种所有船型的国家。
相比之下,美国无论是民用船制造,还是军用船,都处于一种日益衰退的趋势之下。其中有两个例子值得我们注意。美国海军“博伊西”号于1992年正式服役,是“洛杉矶”级核潜艇的后期型号,也是美国核潜艇部队步入新世纪后的主力之一。在2015年因为综合原因,需要维修后,却迟迟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一度在水里泡了9年,直到前几天,美国才有造船公司对外宣布,将对这艘核潜艇进行大修,但预计要在2029年才能完成修理。“博伊西”号的悲惨遭遇却并非个例,2021年10月,“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中国南海“撞山”,事后需要进行大修,但推进过程也十分缓慢。在经过两年的漫长等待后,当地时间2023年7月12日夜间,它才终于等来进入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的5号船坞,延续“寿命”的机会。尽管从客观角度上讲,造船和修船存在一定的区别,但这两个例子从侧面反应出了,美国船舶行业日薄西山之颓势。而美国之所以会出现如今局面,除去相关供应链出现的问题,美国船舶制造人才的流失也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原因。毕竟此前就有美媒披露,几十年来美国的造船业已经流失了两万名工人,且劳工缺口还在继续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眼看着在船舶行业无法压制住中国的发展。美国媒体在近期便开始主动改变策略,想要转移阵地,在另一个地方和中国进行“竞争”。《纽约时报》2月28日发文称,随着,中国电动车领域的迅猛崛起,美国传统车企却陷入了向电动化转型的困难,但这种竞争或许能鼓励美国企业克服自己的傲慢,向中国同行学习。纽约时报还在文中强调,中国车企能走到今天,美国车企也同样可以。
美国是否真的行,我们现在无法做出肯定的判断,但是唯一能确定的是,如果美国一边喊着要和中国学习经验,另一边又大搞脱钩断链,与华“去风险”那一套,那么美国有关行业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可能性只会无限扩大。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中方高层会见由美国商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克拉克率领的访华团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中美经济高度互补,加强经贸合作对两国是双赢,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不符合双方根本利益。这番话,希望克拉克好好转达给美国政府,好好领悟中方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