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拉开序幕之后,已经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选择的第一场是共和党在艾奥瓦州的初选,特朗普一个人的得票率比其他所有候选者加起来都要多。
这一场初选,就几乎刷掉了所有其他共和党候选人,只剩下黑利还在坚持,预计不会对特朗普构成太大的威胁。
而由于拜登的支持率越来越低,特朗普赢得大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这就是连锁反应的源头。
现在欧洲国家的心态有些崩,因为特朗普不承诺为欧洲提供保护,且反复强调将会迅速叫停俄乌冲突,这不仅会让欧洲过去两年的投入打水漂,还会导致欧洲直面俄罗斯的“威胁”。
而特朗普毫不掩饰其对中国的敌意,将会成为欧洲的又一个难题,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情,已经让欧洲乱套了。
欧洲遭遇双重困境
由于特朗普的破坏性,欧洲政客对特朗普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而他们需要应对的不只是特朗普。
现在欧洲右翼回潮,今年也将进行一些关键性的选举。
接下来的议会选举,预计会右翼会获得更多的支持。
这一趋势,会与美国大选“相辅相成”,相当于欧美右翼联手登场。
如果是平常时期,方向出现大幅转变,受到的影响可能不会太大,但现在全球局势一直非常动荡,欧洲本身又处于漩涡之中,双重压力之下,欧洲将会出现更大的动荡。
这是欧洲各国普遍担心的事情,但又无力改变什么。
应对中国上不上?
欧洲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根据特朗普在其第一个任期中的表现,将会逼着欧洲国家应对中国。
特朗普想要迅速解决俄乌冲突,也是为了拉拢俄罗斯应对中国。
届时,欧洲将陷入一个复杂的处境,畏惧特朗普,不愿意与特朗普合作,但又不得不维持美国的霸权,如何与中俄相处,都会成为大问题。
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再次喊响了“独立自主”的口号,但已经来不及了,几十年都没能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如何能够做到。
因此,可以说欧洲势必会受到巨大的冲击,为乌克兰的负责并承担后果,甚至还会遭到美国的索赔。还要找到与中国和俄罗斯相处的办法,
如果欧洲很团结,这些问题相对来说,能够更好地应对,但现在欧洲内部日益分裂,右翼又开始抬头,将会加剧已经出现的裂痕,很难看到什么明显的出路。
全力应对中国没那么容易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基本上已经明朗,他会通过逼迫盟友、拉拢俄罗斯的方式应对中国。
他在第一个任期中就是这么做的,在第二个任期中只会变本加厉。
因为这是美国总统的共识,第一个任期有连任的压力,会与中国进行一些合作,即便存在争端和分歧,也会集中在头两年,基本上大选年之前的一年就会开始缓和关系,等到连任之后,就可以放开手脚了。
也就是说,不管是特朗普重返白宫,还是拜登实现连任,未来四年,美国都会更加卖力地应对中国。
当然,是否能有效果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进入21世纪之后,每一任美国总统都想全力应对中国,推出了各种所谓的“印太战略”“亚太战略”,但最终都没能发挥什么作用,这一次也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