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在北京举行的中美建交45周年招待会上,王毅外长受邀出席并致辞。这也是他新年首次就中美关系发声。
王毅外长在致辞中谈到了中美关系的方方面面,如果对其中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的话,大致可以归纳出三点启示、三点坚持。
这三点启示是,和平是中美关系的基石,中美不冲突、不对抗,即是对全球和平的贡献。
合作是中美关系的最正确的选择,站在两国与全球的视角,这不是可有可无的选答题,而是必须认真解决的必答题。
共赢是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这一点反映在两国经济结构互补,产供链深度联接之上。执意搞脱钩断链、科技封堵,到头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三点坚持则是,坚持相互尊重,树立正确认知;坚持和平共处,管控分歧摩擦;坚持合作共赢,推进互利合作。
王毅外长选择在中美建交45周年招待会上做出上述表态,对于中美关系在2024年的发展,显然有一个纲举目张的作用。从王毅外长的致辞来看,中方显然希望淡化两国关系中诸如冲突对抗、脱钩断链、科技封锁等不和谐的因素,强调中美关系最本质、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即和平、合作、共赢。
在今年元旦的时候,中美领导人互致贺信,祝贺两国建交45周年,已经为两国关系奠定了一个相对温和的基调。而王毅外长的讲话,在这个基础之上又打上了一个楔子,对中美关系的整体发展做了一个点明与补充。
与全球范围内绝大多数地缘政治风险不同,中美关系获益于相互依存的状态与强大的“护栏机制”而不致失控。在变乱交织的国际时局下,甚至可以说中美关系呈现出一种“微妙的良性”。
不过,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尽管中美关系在建交45周年的契机下,或能维持相对稳定,但美国对华政策基调不太可能改变,双方在一些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和竞争可能会持续存在,这将继续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
举个例子,台湾问题、南海争端,依旧是横亘在中美之间的敏感议题。在新的一年,这些问题仍将持续存在,对两国关系带来持续挑战。而美国为维持其霸权,势必会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加强对中国的打压围堵。
事实上,中国对此也心知肚明,所以即便对中美关系抱有期待,那也是最低限度的期待。我外交部就中美建交45周年发表谈话时指出,中方致力于构建稳定、健康、可持续的中美关系。
这里的措辞很讲究,先是稳定,再是健康,最后才是可持续。它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看待中美关系几个层次,最低限度的期待是“稳定”,但最高层次的期待也仅限于“可持续”。这恰巧说明中美关系不容乐观,“斗而不破”是基本态势与方向。
中国对美关系是一贯且明确的,那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是中美关系45年发展的经验教训,也是大国间最恰当的相处之道。而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美国的反复无常与专横霸道,美国如何纠正“妖魔化”中国的思维,以理性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中美关系才能回归正轨。
总的来说,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和困难,但同时也存在着合作的空间和机会。双方需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处理彼此关系,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寻求合作共赢的机会,共同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才是最为理想的共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