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美国竟公然指责中国出口毒品原料?
打人就要打脸,中国驻美大使列出《中美禁毒事实清单》,细数美国毒品泛滥之乱象,足以致命的危险毒品,竟曾被列为神药在医院中公然售卖二十余年!
神药的诞生
2021年9月,经过漫长的诉讼,臭名昭著的成瘾性镇静药物奥施康定终于被美国立法禁止,美国政界称之为“一次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胜利”、“毒品管控的世纪性举措”,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但凡探究一下奥施康定这种药物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近三十年来,美国的毒品管控,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医用镇定剂中最知名的莫过于吗啡、杜冷丁,此二者在上世纪的医疗现代化进程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二战中也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但是这些以鸦片为提取原料的早期化合物有着较强的致幻性,极其容易上瘾,因此医学界与化学界,一直在攻关低成瘾性镇定剂的研发。
1996年,奥施康定在知名制药公司普渡制药的实验室中终于诞生,但是这一产品没有如他们所愿,具备更低的致幻效果和成瘾性。
但是为了利益,他们并没有警惕这一事实,而是立刻将它投放市场,并投入超过药物研发费用的宣传费用来进行“全社会公关”。
除了大肆宣扬“效果好,副作用低”的海量广告外,普渡公司还付出了大量的政治献金,让议员政客们为自己站台,为药物上市的审核开绿灯,更是以各种商业手段和直接的金钱利诱,让全美无数的医生为奥施康定“代言”。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医生们对于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有着极大的话语权,美国医疗体系的私有化程度又极高,家庭医生与私人诊所极为普遍,因此只要统一了一种药物在医生群体口中的口碑,就能让这种药物成为“畅销品”。
在普渡公司的金钱攻势下,奥施康定很快就成为了无数医生们的新宠儿,泛滥在各地的医院与药房。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医生在当时真的相信了奥施康定是“低副作用”新药,因为普渡公司还掌握了大量新闻喉舌,操控了许多医学期刊和重要论文,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信息茧房。
甚至于,在中文互联网,查询早期奥施康定的相关新闻的话,会发现早年间它一度被宣传为“癌症病人的最后希望”,普渡公司的宣传攻势并不只局限在美国本土而已。
从1996年到2018年间,奥施康定稳稳占据着全美药物市场至少28%的份额,仅在美国就创造了超过350亿美元的利润,它将普渡公司推上了生物制药巨头的行列,但靠的并不是疗效,而是其作为“毒品代餐”的事实。
在美国,借口病情,求医生为自己开具成瘾性药物,以“廉价”地解决毒品需求的情况无比泛滥,而这一情况的根源,依旧与普渡公司,与美国的政治脱不了干系。
丑恶的过去
长久以来,奥施康定一直被宣传为,比它的前辈硫酸化吗啡更稳定,效果更强,副作用更低,但事实并非如此,它不仅致幻和成瘾性更强,甚至还存在致命副作用。
在2018年,NIDA出具的指控文件中显示,奥施康定确信具备引发便秘、紊乱荷尔蒙水平、促人嗜睡等轻度副作用,以及影响心脏功能、损害神经、抑制呼吸道工作的致命副作用,至少已在美国引发了超50万人死亡的医疗事故。
这个统计其实是不全面的,因为医疗事故致死只统计合规使用的情形,不会包含那些奥施康定成瘾,过度嗑药致死的案例,但是平均每年制造超过两万起医疗致死事故,就已经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了。
亚瑟·萨克勒
难道普渡公司不知道这一情况吗?不,他们相当清楚,因为这并非他们第一次进行如此恶毒的商业操作。
掌控普渡的萨克勒家族最初便是依靠广告营销起家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家族立业之祖亚瑟在医学院毕业后并没有成为医生,而是瞄准了当时还是一片蓝海的医疗广告市场,通过为老牌药企瑞辉定制广告而赚下了不少本钱。
1952年,亚瑟与两个弟弟合资,收购了一家老药厂,并开始正式从药物的生产端开始创业,他在当时就意识到了舆论武器的力量,收买了大量报社,甚至自己创办医学期刊,收买知名医生、教授、政客来为自己的公司站台宣传。
1963年,再见到著名镇定药物“安定”取代传统吗啡,在市场上热销后,亚瑟立刻决定将经营重心放到同类药物上,并于1980年发明了奥施康定的前辈美施康定。
和后来的奥施康定一样,它也被宣传为“神药”,普渡公司宣称此药的上瘾率不足1%,但它其实就是加了缓释剂,降低药力释放速度的硫酸化吗啡,大量使用依旧存在强烈致幻效果。
过去那些以安定为代表的吗啡类药物因成瘾问题,在70年代初就被禁止滥用,最终被限定只能用于重大疾病和晚期癌症患者,但美施康定这种“安全药物”却被允许直接以常用处方药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
无需工具,不用注射,燃烧吸食的“便捷药片”成批地进入市场,让过去的瘾君子们趋之若鹜,许多医生也因为美施康定大卖可以赚到更多的钱,而逐渐放弃了职业道德,轻易地开具处方,售卖这些成瘾性药物。
在美施康定流行的那十余年里,萨克勒家族这样一个六十年代才开始创业的年轻家族,一跃成为了医药巨头,全美顶级富豪。
1996年,真正促使普渡公司开发新药的并不是所谓的“医疗事业责任感”,而是美施康定的专利期限……
生怕在专利真空期被其他制药公司逆向仿制抢占市场的普渡,只是匆忙地将美施康定的原料进行了改换,将硫酸化吗啡改为羟考酮,就以相同的方式再度投向市场,大肆宣传。
两代“神药”共同促成了如今美国药物泛滥的局面,有的人肯定会好奇,难道美国真的不管吗?难道美国就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追缉毒品问题吗?
事实上,是有的,而且不止一个,但是“部门”只能治标,美国政界高层那些“本”,没人治的了,此次美国指责中国出口芬太尼的行为就是其政治问题的一个缩影。
谁都知道根源在哪,谁都不敢将矛头真正指向那些腐败的美国政客……
多年来,正是他们为了利益,不断给成瘾性药物开绿灯的行为,将美国一步步拖到深渊。
庞大的既得利益团体
虽然美国在官方层面,始终只将毒品问题描述为“药物滥用”,但是谁都知道,那只是一层遮羞布而已。
多年来美国就是在用修改定义的方式,并不将许多吸毒者列为吸毒者,以“减少”吸毒者的数量,从而大作喜报,自称禁毒工作卓有成效。
美施康定和奥施康定的泛滥固然有普渡公司的宣传炒作诱因在内,但美国政界和监管部门一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这类口服镇静剂,也能像早期吗啡一样被严格管控,或是在上市后不久被列入禁药名单甚至毒品名单,还会泛滥半个世纪吗?
但事实却是,普渡制药现今供养着一批又一批议员,砸开了FDA这样的药物监管部门的门闩,让药物成功投放入市场,并长期没有受到遏制。
2007年,普渡公司首次因为奥施康定的问题受到集体诉讼,全美大量受害家庭将其告上法庭,由于有海量的医疗事故案例摆在面前,萨克勒集团无法回避,最终只是争取到了赔偿6.3亿美元换和解的结果。
从这一年开始,其实奥施康定的神药光环就已经算是被揭开了,成瘾性和副作用问题摆在美国的监管机构和政客面前,但他们置之不理,让奥施康定又在市场上肆虐了十年,直到2018年,在特朗普的影响下才推动了正式的禁药诉讼,直到2021年末才被真正禁止。
一款强副作用的成瘾性药物,竟在市场上肆虐了整整25年,可想而知相关部门的不作为问题究竟有多么严重,美国政界的腐败问题到了怎样的地步。
美国不是没有禁毒部门,DEA很可能是全世界在禁毒一线与毒贩实际交火次数最多的禁毒机构之一,但是他们的存在根本影响不到奥施康定,以及其他那些打着处方药名号泛滥在全美各地的其他镇定药物的销售,因为这些东西直接被法律认定是“合法”的。
近年来为了经济利益,美国反而还在逐渐放开毒品管控,大麻合法化的州越来越多,过去的毒品如今成了可以合法售卖的“休闲商品”,何其讽刺。
但同时,越来越泛滥的因毒品引起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社会舆论无法忽视,矛头又不可能指向真正的问题源头,那该怎么办呢?只能找替罪羊了。
2021年,普渡公司宣布破产,停止一切经营行为,但是与萨克勒家族关系密切的政客们呢?无人受到波及,甚至萨克勒家族在那一年依旧是富豪榜前20。
奥施康定被禁止了,可其他阿片类药物呢?他们依旧泛滥在各个城市各个医院,依然不在禁毒部门的监管范围内。
多年来,美国谴责阿富汗、伊朗、越南等多国的毒品生产问题,本质上只是为了制造声量,制造一种“国家在严厉打击毒品”的表态效果,转移矛盾到他国罢了。
今年年末,美国突然指责中国出口芬太尼也是一样的道理,美国实际上根本没有进口在墨西哥生产的阿片类药物,倒是有不少美国自己的药企为了更低用工成本去墨西哥设厂,却指责中国出口给墨西哥芬太尼原料,导致了美国的药物泛滥问题,属实是把睁眼说瞎话的本事锻炼到了极致。
本文由“云史长安战未央”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