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有座西敏寺,安葬于此的一位英国主教的墓志铭十分特别。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 并了解到。
这段话的大至内容是这样的:“我年少时,意气风发,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发觉自己根本无力改变世界,于是决定改变自己的国家。但这个目标我还是无法实现。步入中年之后,我试着改变自己身边的最亲密的人,但是,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当我垂垂老矣,终于顿悟了一件事,我应该改变自己,以身作则影响家人。若我能为家人做榜样,也许下一步能改善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这段话之所以被流传,因为他能让我们引起共鸣,我们也许都曾有过类似的困惑,费尽一切力气要改变别人,甚至要改变世界,让世界来顺应自己的喜好,然而,这是不现实且是最徒劳的。结果弄的自己郁郁寡欢,甚至千疮百孔,很多时候我们还常常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太自大,太自我了
那么怎么才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要怎么做呢,其实上千年前老子在《道德经》里反复提到过了,道德经第三十四章说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意思就是,大道是广博无际,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靠它生长发展而他从不推辞,成就了功业而不占有名誉。正是因为它养育万物而并不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主人,一直无欲无求,可以称它为“小”;也因为万物向它归附而并不主宰万物,,可以称它为“大”。正因为它始终不认为自己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这一章有人把他总结为不为自大
如果这一段不够深刻的话,那么在五十一章老子又说了
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意思是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使万物生长发育,使万物成熟结果,使万物得到抚养和保护。(它)产生了万物却不据为已有,养育了万物却不自恃邀功,导引了万物而不做万物的主宰。这才是极大极深远的“德”啊。
德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叫德行,就是做人要不为自大,不要什么都想据为已有,不要进时刻想着自恃邀功,不去随意的主宰万物,就是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正如我们在一个环境中待的时间长了,总是觉得这也是问题那也是问题,看什么都烦,所以总想着“换个环境吧,换个环境就会好了”,可是,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环境的变化,虽然对一个人的命运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可供发展的机遇,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好好利用这些机遇,不断随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观念,就有可能在社会竞争的舞台上开辟出一片新天地,站稳脚跟,这就需要我们自己作出妥协,进行改变。有时,你会发现,你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