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有网友称:第一批核污水受害者出现了!原来是一位大婶,在抢到盐的时候,被一辆小轿车给撞了。
说笑归说笑,现在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核废水所造成的伤害。
2011年,由于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电厂的核泄漏,造成了巨大的辐射,再加上消防车辆的冲洗,福岛核废水被储存在了储存罐里。十多年后,日本还是决定向大海排放核废水。
到八月二十九日为止,超过一千吨的核废水从日本的福岛被倾倒出来。不过,核电站的废水还在源源不断地往外排着……
随着核废水的排放,辐射会逐渐向太平洋蔓延,造成难以控制的后果。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院海洋工程系张建民院士和胡振中副教授的研究表明,在240天后,核辐射将进入中国近海,1200天后,辐射将进入北美近海,并几乎覆盖了北太平洋。
尽管日本政府一直强调,这种排泄物对鱼群的危害不大,但还是有许多排泄物滞留在海岸附近,造成了水体中的悬浮物的污染,而这些悬浮物一旦沉淀下来,就会污染整片海域,并逐渐蔓延至整个食物链。
海鲜、水产是如何被污染的?219世纪19年代,有媒体报道称,福岛核废水中仍然有数十种放射性物质,如:碘-129,锶-90,氚,钌-106,碳-14。虽然东电公司对外宣布,他们的核废水已经被净化,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都被净化到了最低限度,但谁也不敢保证,这些废水的质量到底有多高
放射性元素如 Cs和 Sr能被海洋有机体吸收,并在有机体中以倍数累积。铯能被肌肉和其他器官所吸收,并能在动物体内滞留几个星期或几个月;锶与钙相似,能在生物体内保存多年。氚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氢同位素,它主要会在水体中存在。专家们相信,像锶和铯这样的放射性元素,由于他们更易于和海洋有机体结合,所以应该引起特别的注意。
切尔诺贝利事件后还显示,对食品造成的影响主要来自于铯元素,这些元素会通过食物链传播并积累起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出现在鱼的肌肉组织里。相对于氚,这类物质对人类的危害更大。
根据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一份报告,不同的海洋生物所受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章鱼和海胆对辐射的吸收率也不一样,而代谢速度较快的鱼类,在排除污染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其中,像水母,海葵,海蠕虫这样的贝类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贝类更强。
当核废料被倾倒到海里时,海水中的生物体必然会吸收这些废料,其中的放射性元素在经过了生物的积累后,很有可能通过食物网,进入到人类体内,积累起来。
核辐射致癌、致畸——“核心问题是浓度”
放射性物质进入机体后,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身体各个脏器和组织,在体内积累到一定剂量后,不仅会造成细胞死亡,还会引起细胞发生癌变、基因变异,严重的还会造成生物缺陷。
碘-129能引起甲状腺癌;Sr-90是造成白血病的元凶,也是 WHO一类致癌物质。而氚,是一种很难被清除的高含量同位素,它会滞留在有机体中,导致基因变异;碳-14在鱼体内的含量是正常水平50,000倍,同样会导致遗传丢失。
如果辐射的剂量超过100 ms沃特,那么人体就会出现眩晕、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还会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症状,最终导致白血病、肿瘤等疾病,甚至是生育能力下降。一旦超出4000 ms沃特以上,就会造成致命的伤害。
随著海洋的移动,核辐射的伤害不仅会影响到海洋生命,也会波及到陆地上的植物。
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研究生院副院长朱士尧,曾经在公众面前指出,海水不是单向的,而是受地、月两重重力的作用,所形成的潮汐,也有往复的趋势。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这些被核辐射污染的污水,就会重新流入日本的沙滩和泥土中。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一旦被植物吸收,就会被动物和人类摄取,从而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据气象部门预测,“达维”将于28日登陆日本东北部和北海道东部,届时,日本将成为首当其冲的核废水排放国。
如何防防止放射性元素进入体内?
核污染事件必然会对水果、蔬菜、食品、水源等产生污染,食用后会对人体产生损害。所以要避免或降低辐射的危害。首先,按照有关部门的推荐,对部分食物及饮水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对受污染的食物和蔬菜,可以通过去皮、再加工、洗剂等方法来清除污染源,从而提高食物的可食性。
为了防止核污染带来的伤害,中国海关在对从日本进口的水产品和其他食物进行了100%的严格检查,在对日本水产品和其他食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同时,在多个城市中,建立起核污染预警监测网,加强对海水、海洋生物和海产品的监控。所以,要多留意有关部门的消息,别太惊慌。
其次,碘(I)被认为具有治疗放射性疾病的作用。只有当核爆发生后,当I-131的含量比较高时,辐照区的人才可以通过摄取碘来防止I-131在扁桃体内沉淀。所以,千万不要盲目的吃碘,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吃,避免出现一些与碘过敏、甲状腺疾病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