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邵法院,有这样一群人
也许在不经意间你会与他们擦肩而过
无论刮风下雨,寒潮酷暑
只要接到送达任务他们就会迅速踏上送达的路途
他们脚步匆匆穿梭在大街小巷、奔走在田间地头
他们,始终在路上……
都说法院送达难,究竟有多难?
下面,就请跟随送达人员的镜头,一起来走近他们的故事吧……

“你要接我们的电话才行呀”
9:05 第一站:邵阳市城北路
每天早上在整理完要送达的法律文书后,新邵法院送达组开始了他们一天的送达工作……
在原告的带领下,送达组成员陈敏与袁永昕在邵阳市城北路的出租屋里找到了被告赵某,顺利将今天的第一份法律文书送达。
“你要接我们的电话呀,不接电话我们怎么找你?”陈敏一边告知应诉材料的注意事项,一边再三叮嘱赵某。
“这个案子,我们之前联系过赵某,赵某答应第二天从外地回来后给我们回电话,但是第二天他非但没回电话,还拒绝接听我们给他打过去的电话。昨天,我们到村里去找他,没找到人,听村里人说他在邵阳租房住,我们联系了原告才知道他在这里的。原来成功送达的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呢。

“我儿子已经六七年没回家了”
9:46 第二站:邵阳县某镇
送达组继续启程,赶往五十公里外的是邵阳县某镇送达今天的第二份法律文书。

山路弯弯绕绕,在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几经向附近的村民询问,终于找到了被妻子起诉至法院要求离婚的被告周某家。

可是,周某并不在家。周某的父亲告诉陈敏:“我儿子出去很久了,他已经六七年没回家了,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陈敏又找附近的村民了解情况,村民也表示不知道周某的去向。
“我们再去村委了解一下情况吧!”陈敏边走边说。
送达组驱车来到村委,村干部表示,周某确实离家多年未归,大家都不知道她去了哪里。
当送达组要求村干部出具周某不在村里居住的证明时,却被告知,村支书带着公章到镇上为群众办事去了,没办法盖章。村委离镇上还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在与村支书通完电话后,送达组继续赶往镇上,在镇上找到了村支书,请他出具了证明。
“这样的情况我们经常碰到,特别是离婚案件,很多当事人外出打工后就音讯全无,家里人也联系不上。实在找不到人,我们只能公告送达了。”陈敏无奈地说到。

门前杂草丛生的瓦房
第三站:百济镇某村坡
在镇上简单吃了碗粉后,送达组继续赶往巨口铺镇某村送达第三份法律文书。

一路绕山驱车三十几公里入村,在询问多名村民后,终于来到被告危女士的家。但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门前杂草丛生、破烂不堪的瓦房。

附近村民表示,梁女士家已多年无人居住,也不知道她住哪里。无奈,送达组只好驱车到村委进一步了解情况。后村委开证明确认,当事人已不在该地居住,去向不明。
“原告提供地址不对、被告下落不明、逃避送达、拒收文书、受送达人的家属和基层组织不配合,都会导致法律文书送达难。但是,再难都得送!”陈敏说。
每一份法律文书送达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旅程”?它可能包括夜灯下整理查找、晨雾间出发送件,开着车在山间小路奔驰,在街头巷尾穿行,上楼、下楼、又上楼、又下楼,进村、出村,进坡、出坡,前后四五趟车,来回十几个电话,奔走、询问、流汗,促成的“送达”。
每一份送达,都凝结着汗水和温热。只有送达工作及时了,公平和正义才不会迟到。
截止到7月31日,新邵法院立案庭送达组直接送达案件数为269件,基本上能做到“案案有着落,件件有质量”。
来源:新邵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