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期,云南丽江玉龙雪山景区迎来旅游旺季,日均游客量达28000余人次。很多游客来到景区,会发生迷路、物品遗失、高原反应等突发状况,面对这一状况,丽江市玉龙县公安局玉龙山派出所及时响应,延伸拓展管理与服务功能,化身景区“应急医务员”“纠纷止息员”“高反冲锋员”“涉险抢险员”“寻物寄递员”,时刻陪伴在游客身边,为暑期景区旅游治安贴上民生标签,在景区海拔2800至4680米区间点亮平安绿灯。

应急“医务员”
“我雨天上了趟云杉坪,就被蚂蟥咬了,附近的3个警察马上过来帮我处理,非常感谢他们!”

7月21日,江苏游客王某游玩途中不慎被蚂蟥叮咬,附近3位民警辅警看到后,立即携带装有碘伏、创可贴、食盐等应急用品的药箱赶来,帮助王某“除虫”并消毒。处置妥当后,王某发了一条短视频,点赞景区蜀黍。

服务深入一小步,体验提升一大步。暑期以来,景区警力抓实移动警务和联勤联动工作,整合景区景点医疗、应急、企业力量和应急物品等资源,在巡防前移、移动接警、就近处警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的警务服务,提升游客旅途的体验感。
纠纷“止息员”
“出警速度很快,而且特别专业,丽江的警察让我们心安!”
7月18日,游客贾某在丽江市长信箱留言,回忆起景区民警专业地调解好因儿子调皮与其他游客产生的纠纷,贾某赞不绝口。

针对景区游客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涉旅纠纷及案事件处置诉求响应周期短、异域流动跨度大的工作实际,景区警力落实“就近接警、流动处警、快速介入、尽早处置”措施,通过温情执法、柔性执法,围绕法理、情理讲明是非,疏导当事双方心理堵点,消除误会、达成和解。
暑期随家长出游的未成年人增多,景区民警辅警强化普法宣传工作,立足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联动团委等部门和心理服务等机构,加强出游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
高反“冲锋员”
近期,一位外省游客在丽江玉龙雪山景区候车途中,突发高反症状,民警马上背着游客转送治疗;一位北京游客在蓝月谷游玩时,突然呕吐、呼吸急促,民警对接景区急救中心,快速转移治疗;一位东北游客在冰川公园出现眩晕、呕吐等高反症状,民警立即联动医疗部门开展现场输氧、转移治疗工作……

玉龙雪山景区最低海拔2800米,最高海拔4680米,少数游客在旅途中,会出现头晕、呕吐、呼吸困难等高反症状。对此,景区警力以属地派出所为依托,采取“一警守点、两警巡线、三警控面、联动管片”的动态警务模式,拓展公安主导、景企和服务机构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1+1+N”的“高反”应急救助工作,时刻为游客安全竞速。
“我的速度快一秒,高反对象的安全就多一分,第一时间帮游客吸氧、做按摩复苏、背着高反人员奔跑转移,会同景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和120进行救治,这是我们的必备技能。”一直在景区值守的民警说。
涉险“救援员”
近日,刘某等四名游客架不住美景吸引,擅自进入景区原始森林腹地,途中刘某膝关节受伤无法行走,四人被困。接到求助后,景区民警准备好担架等救援物资,迅速投入救援。丛林穿梭、定位找寻、民警背负、担架转移,经过5个多小时的搜寻救援,民警帮助4人脱困,并将刘某送医。

面对迷路涉险游客的求助,景区警力时刻准备着,化身抢险员,与时间赛跑、与丛林险峰较劲,全力保障涉险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寻物“寄递员”
近日,江苏游客严某游玩途中丢了手机,接到求助后,民警迅速联动景区企业,发动警务网格群、社区群企业力量,经过2小时的追踪、找寻、等候,终于找到了严某的手机。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网友“帅MA-MA”身上。在景区旅游期间,他的随身物品丢失,接到求助后,民警为他找回了遗失物品,了解到他已经去往下一个目的地后,民警当起了寄递员,将其物品通过快递寄出。

根据景区游客“白天在景点、夜间在城区”特点,推出错时制、延时制勤务,打通人、地、物、事等景区社会治安管理要素,提升旅游市场社会治安,最大限度保障游客行程通畅避免延误。
来源: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