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日凌晨,克里姆林宫遭袭了。
如同白宫象征着美国,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
谁干的呢?
袭击发生后,克里姆林宫公开讲,“乌克兰试图用两架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的总统官邸。俄方及时通过电子战系统采取行动,使无人机失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乌方未能达到袭击目的。”
袭击的目的是什么呢?
袭击发生后,克里姆林宫表示,“俄方认为乌克兰的行动是对俄罗斯总统的恐怖行为和暗杀企图”。
普京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说,“乌克兰无人机袭击时普京总统本人不在克里姆林宫”。
佩斯科夫的话很快得到了证实。
袭击发生后,普京昨天首次露面,与一个俄罗斯州的州长举行工作会议,普京的表情从容,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也就是说,这一次俄方认定,这是乌方针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次暗杀未遂行动。
同时俄方怀疑,暗杀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骚扰俄罗斯于几天之后的5月9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胜利日大阅兵。
所以克里姆林宫这次还说,“普京没有受伤,工作安排没有改变,照常进行”。言外之意,5月9日的胜利日阅兵将如期举行。
那么,对于俄方的这个指控,乌克兰从上到下矢口否认。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芬兰参加北欧国家领导人峰会期间回应说,“我们不攻击莫斯科或者普京,我们在自己领土上作战,我们正在保卫我们的村庄和城市,我们没有足够的武器来做这件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在其他地方使用它,对我们来说,这就是赤字,我们不能浪费它。”紧接着泽连斯基再次重复说,“我们没有攻击普京,我们把他留给法庭。”
泽连斯基的意思是,根本不是我们干的啊,我们没这个能力攻击普京。
随后泽连斯基的顾问波多利亚克再次公开重复说,“乌克兰与无人机袭击克宫事件毫无关系……这类行动对乌军在战场上毫无帮助,只会激起俄罗斯采取更激进的行动。”
从中我们能够看出,乌克兰想把这个事跟自己撇的干干净净。
那么,能不能撇的干净呢?会不会遭到俄罗斯的报复呢?躲得过去吗?
袭击发生之后,佩斯科夫说,“俄方保留在其认为合适的地点和时间进行报复的权利”。
看来,乌方躲不过去。实际上,报复已经来了。
《基辅独立报》刚刚传来消息,几个小时之前,乌克兰多地拉响空袭警报,首都基辅传出两声巨响,基辅当地军事部门表示,防空系统正在运作。
但是,我想说,俄罗斯的报复可能不仅于此,你从事发之后梅德韦杰夫的表态就听得出来。梅德韦杰夫的观点,代表了今天一批的俄罗斯政治精英。
事发后,梅德韦杰夫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说,“在今天的恐怖袭击之后,除了从物理上消灭泽连斯基及其集团外,我们别无选择……泽连斯基甚至已不需要签署无条件投降的文书。”
讲到这,大家肯定好奇美国对此事的发声。
今天上午传来消息,关于无人机袭击克宫,白宫首次表态发声,美国人讲了3层意思,我总结了“三个不”:一、不鼓励,二、不排除,三、不会谈。
一、不鼓励。美国白宫新闻秘书皮埃尔说,“美方获悉有关无人机袭击克宫的报道,但目前无法确认它们的真实性……美国不鼓励或允许乌克兰在其边界之外进行攻击。”
二、不排除。当被记者问及这是否会是俄罗斯的“假旗行动”时,皮埃尔说,“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显然,俄罗斯有做这类事情的历史。”另外美国“政客”新闻网引述了两名美国官员的话讲,拜登政府的高级官员正努力确认这次袭击到底是由基辅下令、或由亲乌克兰团体实施,还是俄罗斯的“假旗行动”。”
三、不会谈。白宫国安会发言人柯比说,“在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背景下,美国总统拜登没有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的计划。”
讲到这呢我想说,从北溪管道被炸,到克里米亚大桥被袭,再到这次克里姆林宫遭到无人机攻击,事发之后美国人都说,不排除是俄罗斯人的“假旗行动”。
那么如果都按照美国人的逻辑,俄罗斯人一次又一次组织“假旗行动”,得到的唯一好处就是为了卖惨。但是,俄罗斯似乎不需要卖惨,俄罗斯一直在对外界示强。很显然,这个逻辑站不住脚。
反倒是另一条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和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被炸后一样,就在克里姆林宫遇袭的不到一天之内,乌克兰的邮票都已经制作好了,马上准备发行。
邮票画面当中,一名乌克兰士兵伸出中指,面对燃起熊熊大火的克里姆林宫,天空中,一架无人机飞过。
最后呢我想说,无论如何,这场对克里姆林宫的袭击,都触发了俄乌冲突一个新的开关,从而加速改变冲突的进程。这个进程的核心就是,今年3月2日,以色列官方媒体公布了以色列前总理贝内特的采访画面,他在采访中说,“去年俄乌战争爆发的4个月后,我与普京会面……当时我亲口问普京:您会考虑斩首泽连斯基吗?普京当时回答说,我承诺不会杀死泽连斯基……会晤结束之后,我给泽连斯基打电话,告诉泽连斯基说普京不会杀死你……当时得到消息的泽连斯基立刻反问到:你确定吗?……我当时说,我百分百的保证,普京不会杀死你。”
那么我讲到这,您想到了什么呢?
我想到了:现在有人想逼普京推翻这个承诺。但是到目前为止,普京的表情依然从容。
想要判断这个人是谁,那就来听一听谁现在在说,此地无银三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