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段时间大批的华人富豪把巨额存款从瑞士搬到香港和新加坡,就怕跑得太慢。
大家好,欢迎光临老温乱弹第87期。
硅谷银行
美国通过加息收割全球,这招屡试不爽。今年看来是要割到自己的手了。今年以来美国有多家银行相继破产。
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就是硅谷银行的破产。硅谷银行的破产,表面上看是因为储户挤兑的原因。实质上是因为美国自身持续大幅加息造成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几年前货币宽松时期,美元的存款利率为0。硅谷银行大量吸收储户存款,然后用这些钱买长期的债券等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大概在1.5~1.6%。但去年以来,美联储持续不断的大幅加息,存款利率提高到4.5%。一边是1.5%的收入,另一边是4.5%的支出。这样的入不敷出,使硅谷银行经营陷入困境,为了自救,将之前购买的证券亏本卖出,这样的状况导致储户恐慌,扎堆提取存款,最后资金断裂,银行破产。
美国银行不但自己暴,还顺便带崩了瑞士。瑞士第二大银行,百年老店,瑞士信贷银行爆雷。瑞幸是全球第五大财团,资产5,800亿美元,是硅谷银行的两倍还多。虽然两家银行倒闭都同样因为资产配置不当和加息拖累。但瑞士政府应该为瑞士信贷的倒闭负更大责任。
永久中立,本来是瑞士的立国之本。替客户保密,据说就算用枪指着头,也不会透露半字。这也是各色富豪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俄乌冲突前,瑞士政府威胁,会公布亚洲富豪在瑞士的存款。俄乌冲突后美国一句话,瑞士政府就冻结了俄罗斯在瑞士的资产。说好的永久中立、资金安全,就像是层窗户纸,一捅就破。说翻脸就翻脸,不由得让富豪们瑟瑟发抖,纷纷把钱挪了个窝。持续的资金流出、失去客户的信任是瑞士信贷爆雷的最底层原因。
中立地位只不过是瑞士政府的皇帝新衣,更迷之操作还在后面。瑞士信贷爆雷后,瑞士银行提议以10亿美元的地板价,来换股收购瑞士信贷。低得令人发指的价格,瑞信的股东当然不同意。不过瑞士政府自然有办法,直接绕过股东大会,让瑞士银行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瑞士信贷。也就是说瑞士信贷的股东根本没有权利处置自己的资产,全部由政府说了算。瑞士政府也知道这番操作无法可依。为此瑞士联邦委员会,专门针对这次交易发布了一项紧急法令,宣称此次合并将在无需瑞银和瑞信股东批准的情况下实施,以增强交易的确定性。
此时此刻,什么法治精神,公民权利已经不复存在。
就在大家要替瑞信股东鸣不平的时候,更骚的操作还在后面。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宣布,瑞士信贷发行的172亿美元的at1债券全部清零。这些债券不支付利息,也不回购,更不会转换成瑞银股份,让债券持有者血本无归。发现问题没有?按照普遍的规则,公司倒闭清算,首先应该偿还债务,剩余部分再对股东进行分配。这倒好,债权人一根毛没有,股东虽然也损失巨大,但起码还能喝到一口汤。
此时此刻,市场原则,契约精神,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法律规则,通通是个屁。
美国银行接二连三的爆雷,会不会打乱美国的加息步伐,美国银行业的潜在风险会不会有多米诺骨牌式的外溢,让我们拭目以待。
老温不禁感慨,这两年美西方的各种操弄,正在慢慢扒掉自已虚伪的底裤,让人越来越认识到他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