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会晤后,俄罗斯给自己定下目标:半年后,要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日前表示,中国与俄罗斯预计将于今年秋季进行政府间接触,讨论并总结中俄两国元首会晤成果的执行情况。
另外,普京政府还给5名副总理分配了具体任务,以确保会晤成果能够有效得到推进: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别洛乌索夫负责中俄之间的投资合作;主管能源的副总理诺瓦克负责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主管社会发展的副总理戈利科娃负责中俄之间的人文合作;身兼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的副总理特鲁特涅夫,负责统筹远东与中国东北地区的各项合作;而负责俄罗斯国内各行政机关间协调的副总理切尔尼申科,则将全面协调以上各个领域的工作。
换句话说,这5名副总理的工作,将在半年后的秋天得到首次检验,对于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一点:中俄合作水平急需得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对于俄方来说,这种提升是需要争分夺秒的。因此我们才能看到,中俄元首会晤刚结束,俄方就把具体任务分配了下去,而且是5名副总理亲自带队,半年后就要检查进度与具体的成果。
俄罗斯方面之所以如此急迫,是因为俄罗斯经济现在正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
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去年上半年,俄罗斯的经济还没有因此受到太大冲击,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提前做好了准备,比如从2018年起俄罗斯就开始抛售美元外汇储备,并增加人民币的储备量;再比如提前准备好“卢布支付令”,用天然气绑定卢布的方式,来应对卢布极速贬值的危机——毕竟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的时候,俄罗斯就吃过这样的亏,当时俄罗斯对美元的汇率下跌了近一倍,对人民币的汇率也从1:5下降到了1:10。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由于当时国际能源市场恐慌,能源价格飞速上涨,而与此同时,欧洲各国也在抢购俄罗斯能源,大量囤积石油和天然气为冬天作准备。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俄罗斯当时的能源收入创下了历年新高,而这也使得俄罗斯的经济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显现出什么太大的危机。
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能源市场开始走出恐慌,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逐渐回落至冲突爆发前的正常水平。而与此同时,为冬天储备好足够油气的西方国家开始“放开手脚”,对俄制裁真正迈入“全方位”阶段:对俄煤炭、石油禁运令接连生效,去年12月份,七国集团(g7)还祭出了对俄石油“限价令”,把制裁的长臂伸向全世界。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能源市场开始走出恐慌)
最关键的是,俄乌冲突并没有在短时间内结束,反而陷入了消耗战阶段,甚至在西方的帮助下,乌军在部分地区实现了反攻。而为了应对西方军援力度的加大,俄罗斯一方面启动30万人的部分动员,另一方面加大后方军工产能。军费开支的上涨,无疑增加了俄罗斯财政方面的压力。
去年11月,俄罗斯结束了持续近9个月的财政盈余,并转入财政赤字状态,今年1月,俄罗斯开始出售其价值450亿美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根据西方媒体的计算,如果能源价格进一步下跌,这些外汇储备最多只能支撑俄罗斯1年左右的开销。
视角转回现在。虽然我们推断俄乌冲突是否会在今年结束或者双方实现暂时性停火,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就算俄乌双方停火和谈,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不会停止,而且只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去年过了半年好日子的俄罗斯。其gdp仍然下降了2.1%;而今年普京政府的目标是恢复经济增长,那么在俄罗斯与西方短时间内不可能和解的情况下,俄罗斯只有加速转向东方,才有可能在今年便扭转经济下滑的颓势。
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在半年后就要检查中俄各项合作进度的原因。留下一个季度的时间来解决问题,以推动中俄贸易额能够在今年提前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以及俄罗斯能够在今年实现经济复苏。如果这两个目标都能在今年完成,那么对于俄罗斯来说,这将极大提振其国内军民对普京政府的信心——要知道,俄罗斯明年就要举行总统的大选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经济成绩单,无疑是普京能给选民们的最好礼物。
俄罗斯方面的积极态度,当然是中方愿意看到的,我们也会对此全力配合。这半年内中俄合作能拿出怎样的成绩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