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形势变数不断,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眼前这场俄乌冲突更是如此。
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停火迹象非但没有到来,局面反而还有进一步升级的迹象。
8日,俄私营军事集团“瓦格纳”表示,他们已经“完全掌控”巴赫穆特东部,但泽连斯基却在同日表示,乌军正准备在巴赫穆特发起反攻。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巴赫穆特之战,泽连斯基与乌克兰军方存在不小的分歧,即: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建议在必要时刻从巴赫穆特撤军,泽连斯基则认为应该继续坚守此地,不能轻易撤退。
而乌克兰内部分歧爆发的主要原因有2个:
一来,巴赫穆特目前是乌军在顿巴斯地区的主要补给枢纽之一,一旦失守,乌军将面临更大打击并影响全局战略;
二来,另一方面,俄军攻势猛烈,为拿下巴赫穆特派出了大量兵力,相比之下,乌军人数并不占优。
如今,虽然巴赫穆特之战已进入尾声,但随着泽连斯基透露乌军将发起反攻,接下来的战斗或许会更加激烈和残酷。
更要注意,在俄乌冲突持续升温之际,不断“拱火”的美西方国家也陷入了“弹药供应不足”的困境,欧盟各国防长在8日商讨了“团购”弹药的提案。这表明,西方仍不愿停手,俄乌冲突还将进一步延长。
这还没完,关键时刻,俄乌局势又迎来了2个新变数。
变数一,美国继续“煽风点火”,白宫给“亚速团”成员颁奖。
3月8日,国际妇女节之际,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第一夫人吉尔一起给乌克兰“亚速团”成员帕耶夫斯卡娅颁发了一个“国际妇女勇气奖”,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一方面,白宫这次派出了国务卿与第一夫人同时为帕耶夫斯卡娅颁奖,凸显了美国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乌克兰和“亚速团”的支持和认可。
另一方面,关于“亚速团”,其前身为“亚速营”,由私人财团资助,颇具争议,并被俄罗斯及其盟友列为“极端组织”,而在俄乌冲突中,尤其是亚速钢铁厂之战中,“亚速营”被曝出攻击平民并利用平民向俄军发起攻击等消息,进一步加剧了对该组织的争议程度。不过,不少西方国家依旧对“亚速营”颇有好感。
在亚速钢铁厂之战结束后,“亚速营”基本上全军覆没,但随后不久,乌克兰宣布重组“亚速营”,并将其收入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编制,改名为“亚速团”。
在过去近半年时间里,“亚速团”一直在四处招兵买马,并吸纳包括外国雇佣兵在内的成员。再加上,随着俄乌开展“换囚”行动,不少“亚速营”成员回到乌克兰后,又加入了“亚速团”。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今的“亚速团”要比之前的“亚速营”规模更大,实力也有所提升,同时对俄乌战场的影响也更大。
近期,俄方便称,乌克兰派出“亚速团”参战的频率加大。有观点认为,乌克兰派出“亚速团”是为了与俄罗斯的“瓦格纳”集团对抗。
如今,备受争议的“亚速团”重返战场,其成员还得到了白宫高度重视并颁奖,无疑是在对外宣告——美国支持“亚速团”,并承认了他们的“合法性”。
对此,俄罗斯愤怒不已。
9日,俄驻美大使安东诺夫便公开抨击白宫,为“亚速团”成员颁奖是“可耻之事”,并称无法想象“极端分子在白宫收到表彰”的一幕。
安东诺夫还提到,早在2019年,便有美国议员要求将“亚速营”列入“极端组织”名单,而如今白宫却在“美化”该组织,再次凸显了美国为了向俄施压不择手段的事实。
由此来看,白宫公开表彰“亚速团”成员,显然是一记“阳谋”,意图进一步煽动俄乌对抗,并加剧局势升级的企图。毕竟,俄乌冲突越是胶着不小,对美国来说就越是有利。
然而,美国这边表彰“亚速团”成员,韩国这头也传出了军援乌克兰的消息。
动向二,韩国被曝向乌提供榴弹炮,韩国防部态度微妙。
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韩国便一直秉承着“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的立场,只提供人道主义救援。
但8日,路透社援引韩国政府官员的话报道称,早在去年,韩国就已批准波兰向乌克兰提供“克莱博”自行榴弹炮的出口许可证。
据悉,该榴弹炮所用的部分关键零部件来自韩国,在没有得到韩国批准的情况下,不得向别国提供该榴弹炮。
因此,随着路透社发布报道,相当于表明了韩国正“间接”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至少默认间接地向乌克兰提供武器零部件,这与韩国此前“不向乌提供武器装备”的立场相悖。
对此,9日,韩国防部给出了一番“耐人寻味”的回应,称韩国生产的零部件只是“克莱博”榴弹炮的一部分,韩国生产的武器并没有转移到乌克兰,构不成“直接向乌提供致命性武器”的说法,并再次重申,韩国在“不向乌提供武器”上的立场没有改变。
言下之意,韩国承认并允许波兰将“带有韩产零部件武器”提供给乌克兰这一点,虽然韩国说得轻描淡写,但却是一个重大改变,不排除此事过后,会有更多带有“韩国标志”的武器装备被送往乌克兰的可能。
别忘了,当前美韩关系微妙,前不久韩国更是宣布要“替”日本向韩国劳工案受害者进行赔偿,引发韩国民众强烈抗议,国际社会震动。有观点认为,韩国政府此举背后,是美国在施压和推波助澜。
如今,韩国军援乌克兰一事出现“松动”,也不排除是美国施压后的结果。
更要注意,在这之前,同样拒绝制裁俄罗斯、拒绝向乌提供武器的塞尔维亚,也被曝出其武器“间接”流入乌克兰,即加拿大、斯洛伐克、捷克等国买了塞尔维亚的武器后,几经转手送去乌克兰。此事同样引发了国际各界热议,也对俄塞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
由此可见,美国眼下很可能正在想方设法将一些“保持中立”的国家“拖下水”,进一步搅乱俄乌局势,同时也旨在向俄施加更大的压力。
总之,随着美国持续“拱火”,俄乌局势正迎来更多的变数与风险,谁也无法料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山雨欲来风满楼。接下来,且看普京如何回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