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网站消息,由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及雷神导弹防务公司,参与美国“对台军售”,中方依据国家安全法、对外贸易法等有关法律,将这两家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进行制裁。
实际上,中国在对待中美关系这一敏感问题上,一直都是比较克制的。然而,自从前不久“流浪气球”事件之后,美国方面小题大做,把本来无伤大雅的一个意外小事件,硬是“塑造”成了中美两国的外交风波。
这种背景下,原本稍稍有所缓和的中美关系,再次陷入了僵硬的局面。
中方这次对美国两家参与对台军售的公司实施制裁,传递出来的信息已经很明确了,即中方捍卫自身主权以及领土完整的决心,不容任何人、势力挑衅。
而与此同时,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美国国防部中国事务副助理蔡斯,已经抵达让台湾地区,开始其窜访的行径。从中美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显然不是什么好迹象。
最近这段时间,美国政府层面,一直向外传出的是,希望能够跟中国加强沟通的信号。
包括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美国就提前放风,说希望安排国务卿布林肯,与王毅主任会晤,美国财长耶伦,也不断的向外传达想要访问中国的愿望。
但是,从实际行动上来看,美国的所作所为,却与口头承诺大相径庭。先有美国在所谓的2023年国防法案中,宣布要在未来五年,给台湾地区“援助”100亿美元的武器,后有美国再次对台军售,最近,又击落了中国的“流浪气球”,而且拒不道歉。
这些迹象都表明,由于受到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影响,民主党的拜登政府,已经不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和政策,来处理中美关系了。
这对于中美关系来说,也是个坏消息。眼下中美之间的博弈,实际上就是全球化和逆全球化,阵营对抗和反对阵营对抗之间的斗争。
美国是希望能够以“逆全球化”,切断中国跟世界经济联通的渠道,迟滞、阻止中国崛起的步伐。同时,拉拢美国自己的盟友,以“阵营对抗”的方式,全面向中国施压。
而中方则一直在寻求避免“阵营对抗”和“逆全球化”。这其中的关键,当然还是中美关系。但如今美国想要鼓动盟友,推动新“两极格局”的形成,实际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号召力。
逻辑很明显,连美国自己都没办法实现跟中国的脱钩,又怎么可能动员盟友,一起跟着美国跟中国经济脱钩呢?
而另一方面,随着美国越来越肆无忌惮的“反华”,中美关系被迫走向下行区间,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实也不一定全是坏事,因为这将加速美式霸权的衰败。
美国至今为止,依然是全球第一大军事强国,同时,在世界范围内,有极强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
但现在,由于美国国内激烈地党争,共和党和民主党为了各自党派的小集团利益,开始不顾美国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了。
比如,前不久中国“流浪气球”事件,这件小事,本不应该成为美国国务卿推迟访华计划的理由,但只是因为共和党攻击民主党对华软弱,拜登政府就被迫击落了“流浪气球”。
此举,从国际道义上,一下子把美国置于了一个比较被动的局面。而美国试图暂时安抚住中国,尽快拖垮俄罗斯的计划,实际上也因为布林肯推迟访华,而暂时告吹了。
如今,中美关系几乎再次走入对抗区间。但稍微往深了想一点,就会意识到,其实现在中美激烈竞争甚至对抗,或许并不一定全是坏事。
美国政府并不想现在就跟中国发生新的冲突。然而,由于他们国内斗争日趋激烈,拜登政府有可能被迫跟中国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这就等于逼着美国,在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同时向中俄两国发难。
从宏观的层面来看,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不利的。因为它难以保证,美国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同时打压中俄。从这个角度来看,现阶段中美关系走向激烈对抗,对我们未必是坏事。
中国不想跟任何国家一争高下,也根本无意超越美国,取代美国霸权。世界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个国家的共同发展。希望美国能够清楚这个道理。
中方无意挑起新的矛盾,也愿意稳妥、冷静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但同时,中方也会坚决捍卫自身的基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