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风声鹤唳,美国指责中国气球违反国际法,但实在站不住脚

2023年02月04日17:00:12 国际 7066

据环球网报道,中国气象气球误入美国本土引起的余波仍在美国回荡,不少美国人对此破防,尤其以共和党最为闹腾,声称拜登对华过于软弱,要求美军尽快击落气球。

随着美国媒体持续炒作此事,如今有更多的细节被披露出来。

全美风声鹤唳,美国指责中国气球违反国际法,但实在站不住脚 - 天天要闻

美国在1月底就知道气球存在

此前五角大楼曾以安全为由,没有下达击落命令,但根据“福克斯”等美媒的说法,由于气球飞行速度慢、雷达反射截面积太小,美军现役的防空系统无法锁定目标,只能派遣战斗机尝试拦截或击落。

气球在接近2万米的高空飞行,前往拦截的f-22升限不足,不得不采用了急跃升战术,也就是以抛物线状态让战机短暂上升至2万米高空,但社交媒体一张照片显示,f-22的急跃升战术疑似失败,在空中留下一道下坠状态的航迹云。

全美风声鹤唳,美国指责中国气球违反国际法,但实在站不住脚 - 天天要闻

此外,综合加拿大媒体《渥太华城市报》和航空研究员斯特凡·沃特金斯的说法,加拿大早在1月29日就注意到气球穿越本国西部,加拿大空军一架cf-188战斗机升空拦截,但未能击落气球,加拿大政府并未向民众公布这一消息,仅告知了美国情报部门,换句话说,美国至少在1月底就知道了气球的存在。

但接连几次未击落气球让美国颜面尽失,五角大楼和白宫颇有些气急败坏,甚至搬出了美国政府几乎未遵守过的国际法,指责中国的气象气球违反国际法,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全美风声鹤唳,美国指责中国气球违反国际法,但实在站不住脚 - 天天要闻

美国的指控站不住脚

剑桥大学一份有关国际法和高空飞行的论文认为,自1956年美国向苏联投放侦察气球,1957年苏联首颗人造卫星升空后,各国对领空高度和外层空间、气球、火箭和人造卫星在国际法的定位仍有争议,这不仅涉及当时美苏两国的政治博弈,也和不同物理学家对大气层和外层空间分界线的定位有关。

1944年通过的《芝加哥公约》认为,只有从事军事、警察和海关服务的飞行器,未经他国许可禁止进入该国领空,但这篇论文强调,《芝加哥公约》规定的民用飞行器和国家飞行器在性质上难以界定。

全美风声鹤唳,美国指责中国气球违反国际法,但实在站不住脚 - 天天要闻

比如1953年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向东欧投放了装有圣经译本的气球,该组织的行动得到了美国和西德政府的支持,苏联曾多次就西方投放气球一事,向欧美发出照会,但美国否认它有任何责任,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坚持认为,这是民间行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明确的国际法规则。

因此论文认为,是否允许民用或私人飞行器进入他国领空,往往取决于该国的国内法。和平时期,为了促进人类知识进步,许多国家会容忍或默许这种行为。

1956年后,各国达成共识,即原则上不反对他国飞行器进行无害的高空飞行,但如果认为飞行器被认为侵犯所在国利益,该国有权要求飞行器停止飞行。

具体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1956年苏联击落并回收了不少西方气球,并当作证据对外展示;1974年我国空军击落了一个入境的美国气球,该气球后来被证实是美国间谍气球;1998年加拿大气象气球失控,飘向冰岛,但未能被加拿大战机击落。

除此之外,1907年的《海牙公约》强调,禁止以任何方式从气球上投射弹药或爆炸物。

全美风声鹤唳,美国指责中国气球违反国际法,但实在站不住脚 - 天天要闻

所以回到美媒热炒的中国气球事件上,按照现行国际法、各项公约以及各国默认的共识,显然我国外交部的表态和气球的性质没有任何问题,美国早在1月底就清楚气球的存在,美媒的报道也指出,五角大楼曾多次监测类似的情况,但从未像今天这样大肆宣扬过。

所以如今美国政府的态度极不寻常,如果美国认为气球危害其国家安全,完全可以击落气球,或者干脆像加拿大一样秘而不宣。

另一方面,如果按美国政府的这种思路,中国才是最大的受害者:每年美军在中国周边海空域投放了大量监听装置,我国渔民打捞上监听装置的新闻屡见报端,美军的这种行为实质上已经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更何况美国向来对国际法视若无物,派遣军机侵扰我国南海时没想起国际法,怎么现在想起来还有国际法了?

如今美国媒体大肆宣扬所谓的“中国气球事件”,反而让世界看到了美国政府是如何丢脸的。俄媒公开嘲讽称,美国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却连一个失控的气球都无法击落,让全美上下一片风声鹤唳,一个气球就能将美国舆论搅动的天翻地覆,甚至居然还能成为美国党争、要挟中国的“工具”。

对于现在的美国政府来说,什么东西都能成为“中国威胁论”的证据,从以前的通信设备到手机软件,再到今天的中国气球,这不得不让人怀疑美国政府的“精神状态”是否出现问题。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克里姆林宫谈特朗普与普京的潜在会面 - 天天要闻

克里姆林宫谈特朗普与普京的潜在会面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5月5日表示,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和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之间的会晤在许多方面都是必要的,但尚未安排。
延斯·施潘当选德国联盟党新任主席 - 天天要闻

延斯·施潘当选德国联盟党新任主席

当地时间5月5日,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议会党团选举延斯·施潘接替弗里德里希·默茨担任新任主席。延斯·施潘已在德国联邦议院任职20多年,2021年大选失败后,在联盟党作为反对党时期,延斯·施潘担任议会党团副领袖之一。施潘主要参与经济政策制定。此前,他还曾担任卫生部长、财政部议会国务秘书。 (总台记者 康玉斌) ...
美民众日常生活遭关税无差别冲击 特朗普:不担心经济衰退 - 天天要闻

美民众日常生活遭关税无差别冲击 特朗普:不担心经济衰退

美国政府滥施关税,从护肤品到服装,从家具用品到药品,美国民众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遭受无差别打击。近日,美国媒体就分析了关税政策是如何影响美国普通民众生活的。美国媒体主持人:《纽约时报》近日分析了如果没有中国制造的产品,美国家庭会是什么样。报道指出哪些日常用品可能面临价格飙升或短缺,简而言之,那太多了。事...
法国宣布投资1亿欧元吸引外国科研人员 - 天天要闻

法国宣布投资1亿欧元吸引外国科研人员

新华社巴黎5月5日电法国总统马克龙5日宣布,在美国减少对科学的资助之际,法国政府将通过“法国2030”国家投资计划额外提供1亿欧元来吸引外国的科研人员,特别是来自美国的科研人员。当天“选择欧洲科研”大会在巴黎索邦大学举行,旨在鼓励全球的科研人员选择欧洲和法国作为工作地点。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欧...
特朗普:不排除动武 - 天天要闻

特朗普:不排除动武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播出的一档节目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就其“夺取格陵兰岛”提议进行说明。针对“使用军事力量吞并格陵兰岛”的说法,特朗普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他在采访中表示,他对武装夺取格陵兰岛这件事情的发生仍持“怀疑态度”,但他表示这种可能性“肯定”存在。“我们非常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