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陈卓睿 1月10至13日,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广州召开。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聚焦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提交提案建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织牢广东省公共卫生网底。
提案指出,基层(镇街、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对于织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底,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起着重要作用。2021年8月,广东省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通知》,部署全省各村(居)民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各级公共卫生委员会成立以后,基层的公共卫生工作意识得到增强,但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机制、队伍、能力建设有待提高,公共卫生工作的规范化、体系化、社会化水平不足等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
因此,在制度框架方面,提案建议明确公共卫生委员会各成员部门具体职责,出台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机构设置标准、职能职责、工作内容等,以及相关参与部门的职责,细化工作机制,出台组织架构模板供基层组织参考,并制定统一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标准,落实到位。建议参考深圳市的经验,由党委部门牵头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力度。强化部门联动,结合综合治理网格化工作,将公共卫生委员会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范畴,统筹推进。
在运行保障方面,提案建议出台工作经费保障支持性文件,解决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工作场地等问题,并在镇(街)以上的公共卫生委员会至少配备一名有公共医学背景的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村(居)民委员会议事厅、居民小组等居民自治形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定期协商解决村(居)民健康需求和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问题。强化防疫保障,对于辖区内感染风险较高的场所和人员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并制定公共卫生委员会具体工作要求及工作考核指标,将工作成效与绩效考核挂钩,并通过公共卫生领域政府购买服务以及项目经费等方式,多渠道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在人力资源方面,提案建议定期开展面向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和志愿者骨干的专题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帮助其掌握基层公共卫生领域政策规定、应急处置技能、健康科普知识等内容,更好地开展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根据本地区村(居)民文化水平情况,采用丰富多样且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效,提升村(居)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更好的配合公共卫生委员会开展工作,促进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提高。
此外,提案还建议提升基层公共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一方面,由卫健等部门统筹规划信息化平台,加强数据归集和共享互通,利用大数据分析,强化对本地区公共卫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另一方面强化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信息化数据采集和报送工作,以村镇为依托,全面建立居民健康数据中心,管理辖区内居民健康数据和基层防疫大数据,提升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可将现有的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作为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抓手,通过优化升级,更好为基层开展各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防治策略等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