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毒品这玩意儿,每一个中国人绝对都是深恶痛绝,这是我们整个民族百年屈辱的开端,在禁毒这件事情上,中国认第二,绝对没人敢认第一。
与我们截然相反的是老美,在吸毒这件事情上,美国认第二,同样没人敢认第一。
美国人对毒品的痴迷程度简直令人发指,逼得美国国家公园不得不出面发表声明,看上去洋洋洒洒一大篇,其实总结下来就一句话:
你们离科罗拉多河蟾蜍远一点!!!千万不要上嘴舔!!!
美国国家公园声明
风评被害毒蟾蜍
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你确确实实没有看错,美国国家公园发布这篇声明的目的,就是让当地人不要再去舔蟾蜍,是真的直接伸舌头舔的那种。
虽然很想对每一个物种表示尊重,但是癞蛤蟆这种生物,是真的很难不讨厌。所以小黑看到图片的时候,整个人瞬间头皮发麻,完全搞不清楚这群美国人到底在想些什么。
美国人舔蟾蜍
虽然科罗拉多河蟾蜍,在蟾蜍中算是颜值还不错的那种,但它毕竟是生活在野外,整天在河道淤泥里打滚的生物,身上携带了不知道多少种细菌,下嘴舔的人是真不嫌脏啊!
但是在了解到他们舔蟾蜍的原因后,小黑倒是勉强能够理解,毕竟是一群沉迷毒品的瘾君子,基本上已经不能被当成人来看待,不管做出什么奇葩事情也都在情理之中。
科罗拉多河蟾蜍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耗国,尤其是部分地区放开对毒品的限制后,吸毒的人数更是爆发性增长,这就导致他们对毒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除了对身体的损害以外,毒品最有广为人知的一个特点就是贵,但凡是和它沾边的人,最后都只有倾家荡产这一个下场。
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老美的经济也逐渐开始不怎么景气,不少瘾君子都逐渐没钱再买毒品,但是不吸又实在是受不了,于是就只能想方设法寻找替代品。
美国街头吸毒的人
倒霉的科罗拉多河蟾蜍就被这群瘾君子给盯上了。
在中国历代所记载的五毒中,蟾蜍一直都是榜上有名的,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蟾蜍身体中,都是带有一定毒素的,科罗拉多河蟾蜍也不例外。
它们的身体中含有蟾毒色胺和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两种化学物质,这两者都含有一定的致幻效果,尤其是蟾毒色胺还是制作毒品的原材料。
不过蟾毒色胺必须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够起效,人类直接上嘴舔,是体会不到致幻效果的,瘾君子们舔蟾蜍的目的也并不在此。
他们真正的目标是后者,名字读起来非常拗口,但是致幻效果却一级棒,是普通致幻剂的4-6倍,只需要轻轻舔上一口,就能在梦幻的国度里呆个10到15分钟。
5-甲氧基二甲基色胺
这种体验感和毒品相比也没差多少,关键时候正儿八经的毒品比起来,蟾蜍简直就是性价比王者,甚至一分钱都不用花,只需要费一点功夫就可以。
这种不花钱就能办大事的快乐,让越来越多人盯上了科罗拉多河蟾蜍。
科罗拉多河蟾蜍
深夜偷溜进国家公园抓蟾蜍,吓唬它们一通后埋头狂舔的情况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人家的正常生活,这才逼得美国国家公园亲自下场发表声明。
科罗拉多河蟾蜍怕是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为了保命进化出来的毒素,居然成了害得自己没法好好生活的罪魁祸首。
科罗拉多河蟾蜍毒素
经济实惠的毒品源
在明知道蟾毒色胺能被用来制作毒品的情况下,美国直接下令科罗拉多河蟾蜍,但是总有些会钻法律空子的人,养几只蟾蜍放在身边,闲着没事就抱起来舔两口,让当局也是头疼不已。
虽然也有人提过直接禁止养蟾蜍,但是难免有人是真的喜欢,老老实实当宠物养在身边,直接来个一刀切也不太合适,也实在是拿瘾君子没辙。
还有一些脑袋瓜子比较机灵的,专门学习技术以后多买一些搞养殖,然后创办了聚众舔蟾蜍的相关组织,只要交一笔费用就能加入其中,金额从250美元到8500美元不等。
事实上,这种舔毒蟾蜍代替毒品的行为,并不是当代美国人的新发明,而是早在上世纪60年代,嬉皮士那个时期就已经存在,一直流传至今。
上世纪60年代嬉皮士舔蟾蜍
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便宜可不是那么好占的,用舔蟾蜍来代替吸毒,的确能够节省很多金钱,不过这省下来的钱可都是用命换的。
不同蟾蜍体内的毒素也会存在差异,有些毒素是足以要人命的存在,舔蟾蜍的时候如果完全不加节制,很有可能因此而丢掉性命,但是你能指望一个瘾君子有多少定力呢?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分清楚哪些蟾蜍的毒素可以致命,哪些蟾蜍的毒素可以提供快感,所以通常都是逮住就舔,舔错了蟾蜍失去生命也是很有可能的。
即便是一直受到幸运女神眷顾,从来没有舔到过含有致命毒素的蟾蜍,但是蟾蜍身上携带的细菌也绝对不可忽视。
不知道多少细菌会和能够致幻的毒素一起被吃进肚子里,而这些细菌率又有多少,是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真是想想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小黑真的无比庆幸生在中国,客观上就不存在吸毒的条件,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瘾君子,变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样子。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