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青白江区全面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优化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大决策,对标国际一流,补齐工作短板,着力开展效能型破产审判机制改革,推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重新优化整合,更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
一、率先建立系统全面的
破产审判机制
规范破产案件受理标准、时限节点、程序要求,制定《企业重整案件工作指引》等6个规范性文件,率先建立系统完备的破产审判机制。实施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实现简易破产案件最快45天内审结。完善破产案件监督管理,重大破产案件全部纳入“四类案件”监管、定期“过堂会审”。持续完善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先后出台4份府院联动方案,府院合力解决财产接管、企业注销、职工安置等难点问题,并成功推动2个“烂尾楼”复工续建。
►►►
二、承办全省首届
“破产法治天府论坛”
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学术团体的交流合作,建立破产法学理论与实践的院校合作交流机制,与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设立全市法院系统首个破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多次受邀参加学术研讨、人才交流等活动,2020年成功承办全省首届“破产法治·天府论坛”,为优化破产审判机制、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总结了新经验、贡献了新智慧、注入了新动能。
►►►
三、全省率先成立
破产管理人工作室
聚焦“办理破产”的痛点、难点,着力构建全链条管理人履职保障体系,创新设立全省首个破产管理人工作室,为管理人提供固定工作场所,完善管理人履职保障体系,增进债权人对管理人的职业认同,节约破产费用,提升办理破产质效水平,受到了破产管理人及债权人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
四、研究成果入选
《法治蓝皮书》
针对当前破产审判实践中企业重整价值识别重视程度不高、规范化价值识别标准不明等突出问题,结合疫情背景下企业脱困再生的现实需求,创新性提出“四步”标准式审查流程、“两察八问”要素式实体审查范式、“四维”穿透式疫情影响力评价等企业重整价值识别机制,研究成果《疫情背景下破产企业重整价值识别机制研究》入选中国社科院《法治蓝皮书·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No.7(2021)》,系全省法院系统唯一入选的课题。
►►►
五、案例获全国法院系统2021年度
优秀案例分析评选活动三等奖
在审理成都粮食集团有限公司申请九三集团成都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一案中,通过严格规范的分析论证,明确提出中小股东在特定情形下有权申请公司破产,并据此在全省范围内首次支持小股东的破产申请。这将有利于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提升破产程序效率,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案例成果《公司解散且资不抵债时股东申请公司破产权利的认定》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系统2021年度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