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上周末俄罗斯政府公布了最新消息:关于此前“北溪”天然气爆炸的突发事件,实际上是英国皇家海军官员参与策划和实施的“恐怖袭击”,这颠覆了外界的认知。但目前事故主要调查方瑞典仍然未公布任何有效的信息,外界之前也一直怀疑是美国所为,并未想到英国。按照日期推算如果俄方的消息属实这应该是特拉斯的“杰作”,不过显然幕后有其他的策划者。针对俄方的指控,新上任的英国首相苏纳克对此并没有太多回应。
然而就在次日,乌军出动9架无人机和7艘无人舰艇,对黑海舰队的基地进行袭击并导致俄方一艘军舰受损,港口设施和民用船只也被损坏。事发后第一时间,俄国防部再度发布声明称:本次袭击的整个过程和乌克兰参与者的训练,都是在英国一支海军部队派出的专家领导下进行的。这些声明让俄英两国关系迅速恶化,稍晚些时候英方出面否认:俄罗斯的言论完全是虚构的。
30日,第一个为英国“出头”的国家来了。法国外交部公开发布消息挺英国政府,宣布(俄方)提出的指控不仅没有确凿证据,还“扭曲事实”,目的就是为他们的“侵略罪行”开脱,将外界的注意力转移开;法国必须负责任地确保谎言停止散播,和伙伴国家一起努力。这份完全正式且通过官方途径公布的声明让欧洲媒体颇感诧异:如果不说这是法国发布的,外界完全可以将其当做是英国的“自辩”的和反击;另一方面马克龙政府此前在欧洲和俄罗斯的关系尚且算是比较好的,为什么现在突然就要“翻脸”了?
对此有分析认为,在苏纳克上台之际,法国迫不及待地想要和英国搞好外交关系,于是这份“澄清”的外交信函就作为他们对英国表达善意的一种方法,这要比直接对话的效果更好。所以法国不介意为此和俄罗斯彻底翻脸,因为双方的外交关系在此前几个月时间里一直在慢慢变差——法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援助,包括武器、火炮、资金等,这让普京和马克龙的“私人友谊”已经消失。猜测这也正是法国此次替英国政府出头的原因,要和他们发展“伙伴关系”。
值得一提的还有,关于这件事还有外媒评论称:俄罗斯的指控是否属实尚待调查,但法国如此胸有成竹地替英国辩驳,他们是如何知道英国“没有做过”?或者法国掌握了幕后真凶的信息?这些替同盟出头的行为非常让人迷惑,法国或许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地位。也有观点认为,某个国家炸毁了“北溪”管道,阻断通往欧洲的天然气途经,气价的上涨影响了整个欧洲,而且法国同样也是受害者之一;他们因为天然气问题造成混乱,甚至引发了民众不满的大罢工行动。在这件事上法国不仅没有帮助调查,而且还继续搞那套“同盟战略”,未来也只会更加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