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整个欧盟的火车头。在这次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中,自然也是首当其冲,受到了最大的冲击。特别是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更是雪上加霜,让德国的能源供应捉襟见肘,压力大增。德国政府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应对,甚至提出要投入2000亿欧元来稳定能源价格,度过难关。但有钱并不代表可以任性,德国政府憋出来的“大招”还没落实就受到欧洲各国的反对,被喷得灰头土脸,十分尴尬。
事实上,德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在俄乌冲突之前一直保持得不错。双方政治和解,经济合作,特别是在天然气合作方面,俄罗斯的优质、廉价的天然气,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能源支持。德国两任总理施罗德和默克尔先后促成了“北溪一号”和“北溪二号”两条天然气管线的修建。德国55%的进口天然气从俄罗斯采购。直到目前,因俄乌冲突而导致双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曾经担任总理16年的默克尔还在不断呼吁欧洲只有在俄罗斯的参与下才能实现持久和平。这也显示出,德国方面依然存在和俄罗斯发展关系,共建和平欧洲的声音。
但对现任德国总理朔尔茨而言,随大流跟着美国走才是“政治正确”,尽管有困难和无奈,还要面临“断气”的风险,也要表现出坚定的“反俄”立场,和美国站在一起,制裁和消耗俄罗斯。而付出的最现实的代价,就是能源成本飙升,经济发展受损。有预测显示,德国2022年经济损失将接近600亿欧元,2023年损失可能接近1000亿欧元。
而能源短缺、通胀高企也严重影响到了德国普通民众的生活。虽然政府多次公开呼吁要节约能源,并且采取了各种节能措施来减少消耗,但依然成效有限。在德国的不少地方,许多人都在囤积柴火,木柴价格也随之飙升。而为了自救,德国也不得不大量增加了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购买。但在价格上,一切以自身利益为重的美国,自然没有放弃这个薅羊毛的机会,把价格定得让德国人心惊肉跳。美国卖给德国的液化天然气价格,是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价格的3倍,更是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的7倍。惹得德国方面直接吐槽“天价”,指责美国没有任何互助精神。简直就是趁火打劫,“宰熟”没商量。
但德国毕竟家底深厚,还有实力经得起折腾。为了安定民心,不久前,因新冠隔离在家的朔尔茨就宣布政府要拿出2000亿欧元的补贴来稳定能源价格,用政府的钱为百姓买单,消除民怨,稳定物价。
这笔钱是迄今欧盟各国中最大手笔的补贴,是意大利、法国两个国家提供的财政支持总和的2倍还要多。
因此,德国这种“砸钱”的土豪做法,立刻遭到了同样处境的欧洲各国,特别是实力较弱的小国们的反对。他们的普遍心态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大难临头不能自己“开小灶”,独善其身,要同舟共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甚至形容德国总理朔尔茨这种做法是“人吃人”的行为,比利时首相德克罗也批评德国政府此举可能“使欧洲单一市场退化”。而更多国家则担心德国的做法可能导致欧盟的分裂。
对德国而言,是这次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的核心受害者,但同时作为欧盟的领头羊和地缘政治的重要力量,德国的处境十分的尴尬和微妙,尽管在拿捏与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上已经非常谨慎,但很明显也左右为难,不敢有太大的动作。这次在处理能源补贴问题上刚有动作,就惹来欧盟各国的反对,十分尴尬。而最新的消息说,德国总理朔尔茨打算与挪威、美国和其他天然气供应商讨论降低进口天然气价格的可能性。但现在整个欧洲面临冬季,已经人心惶惶,价格还是主要操控在美国人手上,而要让美国人让步,一定要付出其他方面的代价。所以,不管结果如何,这次德国一定是欧洲能源危机中损失最大的一个,“冤大头”这次是当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