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段关于中国防弹板的视频在外网疯传:一个研究子弹的美国大佬,在网上购买了一块中国四级防弹板,他先后用7.62mm的AK 弹和莫辛纳甘步枪弹对它进行了直射测试,结果这块售价仅100美元的防弹板表现之优秀——它不仅挡下了所有的子弹,甚至连重复射击的地方都没有被穿透!
视频热评的第一条更是瞩目,“我有理由相信,一些美国公司购买中国防弹衣,然后印上美国制造!”真不知是在夸中国还是骂美国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目前全世界70%的防弹衣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出品的防弹衣,究竟是怎么从落后美国至少10年,人人嫌弃的境地,“逆袭”上位的?
中国防弹衣的“成名之战”
2006年,中国防弹衣在英国战场上一战成名。3年前,英国向我国的大成公司购买了600多件防弹衣,投入了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战斗中。
而真正让中国防弹衣“火”起来的是来自一名英国人的“证词”:一支30人左右小队在战役中,遭到了敌军100多个人的埋伏,在进行了惨痛的逃亡之后,他们整支小队以只死亡了一个人的奇迹代价逃出生天,而且唯一死去的人,还是被流弹击中头部才致死的。
其中一位士兵甚至被敌军打中了12枪,然而这些枪弹的冲击力都被来自中国的防弹衣所化解了,没有一枪穿透身体带来致命伤害,这超乎了他们所有人的预料。
经此战役,全世界所有人都看到了中国防弹衣的强大,纷纷向中国递出订单,销售量飙升,至此,名不见经传的中国防弹衣终于走上了对外出口贸易的路。
但是,“好用”也不是好卖的全部原因,毕竟全世界的竞争对手那么多,美国之类的更是防弹衣“鼻祖”一样的存在,中国当时的技术水平是万万不敢说超越了美国的,为什么会受到大众的追捧呢?
答案很简单,中国出品的防弹衣就胜在一个“性价比”上。还记得咱们开头说的那个评测视频吗?仅仅100美元买到的四级防弹板,价格仅仅是美国同等性能防弹板的五分之一不到,那位视频博主甚至有些语无伦次地表示:你可以购买一块中国四级防弹板,当成三级板用,对于保护我们平民的安全来说,绰绰有余。
买一件美国出品的防弹衣的价格,拿来买中国的,能买四、五件了,是你的话你选哪个?
2005年左右,不仅伊拉克、以色列等不安定的中东国家,购买它来保护士兵的安全,甚至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现在还是你们比较强。不少美国大兵还表示,如果军方不打算购买中国防弹衣,那我们就自掏腰包买。
性能好、便宜、甚至还起步晚,中国防弹衣是怎么做到就像“开挂”一样发展的呢?为什么偏偏是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做到呢?
想想看,要说高端技术,那都是分布在欧美、日本这些国家的,要说人口优势,那我们邻国的印度也不差,中国的逆袭之路,靠的是这以外的坚持不懈和聪明才智。
防弹衣的发展史中,横空出了一个中国
防弹衣,又被誉为“最强的贴身铠甲”,意思就是它是从铠甲发展而来的。然而,冷兵器年代的铠甲只能挡挡枪与剑,在穿透力很强的子弹面前,顿时就不够看了。
于是,能够替代铠甲的“防弹衣”的开发,立马成为了各国共同的一个难题。最初,人们的思维没有打开,仍然在使用制造铠甲的思想去发明防弹衣,其结果就是——士兵不得不在身上穿着由钢板制成的、重达10公斤的防弹衣,用机动性换人身安全。
一场战斗打下来,子弹“邦邦邦”砸在钢板上,不仅这种激烈的震荡让士兵的内脏和骨骼饱受侵害,而且很多战术动作都完成不了,一段时间的使用下来,只能说是苦不堪言。
在那个时期,还发生了一些趣事,比如说最怕死的其实不是士兵,而是罪犯,在防弹衣刚发明出来之后,英国以以内德·基利为首的一伙匪帮,购入了大量用耕地的犁缝出来的防弹服,本以为可以肆无忌惮犯罪了,不想这些防弹衣的重量每件重达44千克!
最后的结果是:虽然警察的枪弹没有一颗射穿了罪犯的护甲,可他们也因行动不便而被扑倒在地,最终全员遭到了逮捕。
这样的难题从欧洲火枪盛行的16世纪,一直到了19世纪的60年代才得到解决。一名美国科学家“异想天开”,用10层的棉花纤维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件软质防弹衣,再后来,丝绸防弹衣也横空出世,受到各国的强烈追捧。
这之后,各国就像找到了方向一样,开始研制各种各样的“减重”防弹衣,陶瓷、合金钢、铝合金、钛合金、尼龙……都可以成为防弹衣的材料。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美国杜邦公司的制造的芳纶。
芳纶中又有一种叫凯夫拉的特制材料,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这种材料不仅具有超高的强度,还有良好的韧性和抗张性。
试验表明,凯夫拉防弹衣吸收弹片动能的能力是尼龙的1.6倍、钢的2倍,一件重1.8公斤的凯夫拉防弹衣能抵挡0.44毫米口径手枪子弹的近距离射击。
然而,凯夫拉是美国杜邦公司的名牌产品,他们对中国自然是严防死守,不仅技术封锁,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禁运,怕的就是中国利用“逆向仿制”技术将凯夫拉的秘密学了去。
但事实上,纺织业的逆向仿制远没有那么容易,试想一下,就算把一块高强度的凯夫拉纤维“拆开”,我们也很难从其中的残余纤维中看出其中门道,顶多看一看材料。
既然拆解没用——更何况以美国为首有着技术垄断的几个国家,压根就不给中国拆解的机会,因此我们只能自己从头研究了。
中国参考了外国的防弹衣NIJ标准,制定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准则,用比国际平均水平还严格的要求,创造自己的道路,而国内的各大民企也不甘示弱,各显神通。
以浙江宁波的大成公司为例,从1995年开始研发,到2005年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现代防弹衣生产基地,曾多次在破产的边缘挣扎,这才做出一些成果。
2000年,当大成成功攻克新型化纤材料时,企业已经耗资了1250多万元,但也得益于这笔巨资与研究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这项专利的企业。
相应的,我国也成为了既美国、荷兰、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这项专利的国家。
更厉害的是,我国还逐渐实现了从原料研发到制作成品生产的“一条龙”,到2022年为止,纵览全球,也就只有荷兰、美国和中国能做到而已。
但是,如果只是纤维,在防护低速枪弹的时候倒是有不俗的效果,但是遇上高速子弹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于是,这里就需要防弹板的作用了,我国的防弹板中就添加了上述的凯夫拉纤维,除此以外,还有陶瓷、石墨烯、复合钢板、有机玻璃等平时我们可能听过的材料,根据用途和使用环境的不同,有一定材料的差异。
这些光靠民营企业的突破就是不够的了,我国的国产防弹材料,集合了国家军用研发的大手笔投入、各个企业和远销共同研发的热忱和努力。
其中,要将防弹衣运送到世界各地,占据70%的市场,下离不开大量供给原材料的产业,下依赖于我国发达完备的物流系统,这些都极大削减了制造的成本,让我们的防弹衣以优质、低价,在世界上有充分的立足之地。
可以说,凯夫拉也好,其他的防弹材料也好,虽然中国不是第一个发明的国家,但无疑是将其发扬光大做到最强的国家。
这样的成就甚至不仅仅体现在防弹衣上,也事实上,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就凭借着超乎寻常的热忱,在后起的高科技领域,从模仿到追赶,从追赶到超越,高铁、无人机、电动车……都是如此。
接下来,中国防弹衣还将向石墨烯、液体材料领域进军,或许有一天,中国防弹衣就不仅仅停留在出口量第一,而是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一。(来源:科普启示录)图文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