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非洲文化部长向法国郑重提出要求:“请贵国将霍屯督人的维纳斯还给我们!"
这句话起初听起来很让人费解:非洲人与象征欧洲文明的女神维纳斯有什么关系呢?又为什么要说是“还“呢?
原来被称作“维纳斯”的并不是什么艺术品,而是一名体型特别大的非洲女孩。
对一个女孩予以美神维纳斯的名号按理来说其应该有着辉煌灿烂的一生,可这位‘维纳斯’的一生却看尽了人性险恶饱受种族歧视折磨。
图丨非洲维纳斯
美丽的骗局 悲剧的开始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日益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开放给积极寻求发展的欧洲大陆迎来了机遇,却给非洲大陆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十八至十九世纪的非洲笼罩在殖民统治的阴影之下,广大人民饱受奴役,世代的奴隶生活几乎磨灭了非洲民众追求平等生活的希望。
出生在一个名为科伊桑的小部落的女孩巴特曼从小就饱受虐待,在欧洲大陆花季少女们享受美好年少时光的同时,她却在荷兰人彼得·塞扎尔田间劳作。
吃不饱穿不暖已是常态,那时的她只奢求能少挨奴隶主的鞭打让身体好受一些。
图丨科伊桑女性
彼时的奴隶主,彼得兄弟已经不满足于非洲殖民地上没有财路的“小本买卖”,他们疯狂地渴望发财致富。当看见少女巴曼特异于常人而高高翘起的臀部时,别样的发财之计在他们心中落地生根迅速长为参天大树。
彼得兄弟出现在低头劳作的巴曼特面前,对她说“只要和我们去欧洲,你就能摆脱现在的生活得到自由。”
巴曼特已经被辛苦沉重的奴役压得无法昂起头,她做梦都渴望摆脱当下的生活,所以年轻的巴曼特没有丝毫怀疑,几乎是流着激动的泪水,跟着他们踏上离开故土的航船。
殊不知此次离乡却是永别,再次踏上故土已是几百年之后。
图丨十八至十九世纪欧洲
巴曼特一路上都沉浸在将要获得自由的喜悦之中,枯燥无味的海上航行对她来说却是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她未注意的是在她身后的彼得兄弟已经撕开伪善的面具渐渐露出了阴险狡诈的真面孔。
船靠岸到了第一站伦敦,当巴曼特踏上岸的那一刻,美丽的谎言都化作泡影,随航船远去。
黑人少女沦为了刀俎上任人宰割的鱼肉,他们不顾她的反抗,无情而残酷地扒光了她的衣物,将她置于冰冷的铁笼之中,成为了供人观赏的玩物。
自认为过着“高端”生活的英伦“绅士""淑女”们何曾见过这样的场景,他们将目光投向少女与他们不同的臀部开始了不怀好意的嘲笑讥讽。
图丨巴特曼遭受羞辱
出于羞耻巴特曼紧紧捂住自己的身躯,流泪满面地大喊:“放我出去!”
换来的却是无情的鞭打和劈头盖脸的臭骂,“叫什么叫,你个低贱娘们儿还想过好日子?让你在这已经是抬举你了,我呸!你们黑人天生就是贱命!”
彼得兄弟脱口大骂的同时挥动手上的鞭子,少女皮开肉绽,涕泗横流,换来的却是一阵阵拍手叫好与欢呼。放在笼前的碗已经堆满了钱币,伦敦街头一时热闹非凡。
少女在铁笼子里挣扎,彼得兄弟却打得更加卖力。
图丨被奴役的黑人
眼前的场景毫无疑问地表明:离开了非洲大陆的巴曼特是他们目前最大的摇钱树。渐渐地,少女不再挣扎,眼泪早已经流干,原本灵动的双眼中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绝望。
“世上还有比黑人更卑贱的种族吗?”
“你看看她那翘起的臀部,早该出来靠这赚钱了。”
“大点声哭!装给谁看呢?”即使语言不通,可这些侮辱的字眼在非洲奴隶主嘴里经常出现,巴曼特听着一颗心逐渐凉透。
图丨被奴役的黑人
以为是解脱 却是更深的地狱
第一次的“人肉展览”结束后,彼得兄弟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突如其来的暴利将其内心的贪婪放大无数倍,富豪们带着猎奇的心态对接下来开展的展览一掷千金,只为一睹这异域女子在笼中别样的身姿。
伦敦街头到处都是关于巴曼特的展览海报,各种关于巴曼特身材多么独特的宣传,铺天盖地地涌出。作家们观看展览后,甚至讥讽地称她为“非洲人的维纳斯”。
巴曼特在伦敦彻底“火”了。彼得兄弟眼冒金光,从中看到了更大的商机。
于是后来伦敦展览发展为全欧洲的巡演,渐渐巴曼特地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不再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任何反应。
图丨黑人女子
欧洲的人开始觉得没意思,彼得兄弟也认为巴曼特快没有价值,将成为他们的累赘。
在法国展出巴曼特时,一家动物园看中了她的别样的身姿,展览结束后动物园提出想买走巴曼特,彼得兄弟听到了这个要求几乎欣喜若狂,毫不犹豫的将巴曼特卖给了他们并且生怕对方反悔,连夜坐船离开了法国。
躺在笼中遍体伤疤的巴曼特,看着彼得兄弟远去的背影,寂静如深潭的眸中泛起了点点涟漪。“再差也比不过现在吧。”巴曼特想。
她以为自己终于离开了彼得兄弟的魔爪,紧绷了几个月的神经终于放松,渐渐昏了过去,却没想到再睁眼时等待着她的是更加残酷的地狱。
图丨被围观的巴曼特
“退钱!怎么一动不动?拿个死的糊弄我们啊!退钱!退钱!”
“真没意思啊,又丑又奇怪,散了吧大伙——”
动物园的游客看着园中一动不动的巴曼特,对她与众不同的黝黑肤色好奇,对她高高翘起异于常人的臀部好奇,对她遍体鳞伤狼狈不堪的样貌好奇。
“诶,诶!还躺着呢?别装死了!”“买回来是让你躺着不动的?我买你回来是赚钱的,给我起来!”动物管理员粗暴的朝巴曼特呵斥,皮鞭也朝着她单薄的身躯毫不留情地挥去。
“好痛!脑子快炸掉了。“巴曼特缓缓睁开眼。入耳的是管理员不堪的粗言秽语,眼前依旧是禁锢着自由的铁笼,铁笼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图丨抽巴曼特的皮鞭
一见到她醒,人群沸腾起来了。管理员的眼睛也亮了,嘴里开始吆喝着:“瞧一瞧,看一看咯——动物园花大价钱买来的非洲新物种大猩猩咯——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啦——"
在彼得兄弟那里巴曼特算是被当作人来对待,可到了动物园巴曼特只是“一只“被驯服被观赏的动物。
初到动物园,巴曼特试过反抗,可动物园的折磨比彼得兄弟的手段强硬百倍不止,他们有专门的驯服手段,当不把人当作人来时,看这样的手段再合适不过。
巴曼特的到来给动物园带来了额外的盈利,老板无比庆幸自己的决定,并决定给她来一套“特训”。驯兽员带着她和其他动物一起训练,做不好就被打甚至被动物攻击。
图丨动物园里的黑人
终于巴曼特屈服了,她彻底麻木了,巴曼特:如果这样能舒服一些的话,我照做就好。
每天巴曼特都要在驯兽员指挥下做出很多羞耻的动作,以换取人们的喝彩叫好。
她从不反抗,似乎认定了自己同周围的动物无异,小孩们冲她大喊:“黑猩猩!”。钻火圈、套绳子、捡皮圈,对她来说是傍身的本领,连她自己都似乎已经在这样的环境里丧失了自我。
在某个寻常的傍晚,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巴曼特像往常一样被带去了地下室,她只觉得自己今天好像格外地累却又有一些开心,一切似乎终于要结束了。
巴曼特缓缓闭上了双眼,她没有等来那天的投喂,她的眼睛再也没有睁开,这一年她才二十六岁。
图丨钻火圈表演
巴曼特在世的日子没有过过一天平常的生活,她所度过的每一天都混着血水与污泥,忍受着贪婪与歧视的鞭打。
当她死后灵魂也未得安息,贪婪的人哪怕是知道她死了也唯恐漏过了她一丝一毫的利用价值。如果可以,他们甚至想将她剥皮抽筋,将她的每一滴血都榨干,不过她是黑人,她的卑贱早已刻入骨血,不配脏了他们高贵的手。
早在巴曼特因为独特的身姿吸引眼球进行巡演时,科学界就已经注意到她了。
和普通人一样,科学家们同样注意到了她别样的身姿,他们在动物园打算将巴曼特随便找个地方掩埋时,出现在了动物园工作人员的面前,花高价买下了巴曼特的遗体。
图丨科学家
巴曼特的遗体被带到研究所,名为乔治的解剖学家从巴曼特身上看到了研究的价值。
乔治是一名极端的种族歧视主义者。达尔文进化论的发表在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几乎推翻了乔治一直以来视作信仰的种族论,他疯狂地渴望找到证据来推翻达尔文,证明自己是对的。
以乔治为首的科学研究者开展了名为“非洲人究竟是不是人”的研究。
他们将巴曼特的躯体进行解剖,研究她的基因构成,体内构造,尤其对她的臀部进行得特别细致的研究。
图丨
他们企图说明以巴曼特为代表的非洲人民是未开化的族群,不配和“高贵的欧洲人”共享土地,而巴曼特异于常人的臀部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时这样的言论一经发表就获得了大批欧洲民众的支持,他们否认自己给广大非洲人民带来的苦难,将这一切归作:上对下的天然统治。
随着相关学术论文的发表,巴曼特的躯体也作为生物标本被置于玻璃柜内被人观赏。
生前躯体未享受片刻自由,死后灵魂也未得解脱。
图丨生物标本
漫漫归乡路 百年后的遗体回乡
随着近代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非洲人民开始强烈要求人权的解放。
“将族人还给我们!”这样义正言辞的呼喊在街头此起彼伏的响起,数万人在法国博物馆前抗议。非洲同胞强烈要求法国博物馆撤下巴曼特遗体标本,还巴曼特灵魂的安息。
起初博物馆对这些要求置之不理,但非洲人民解放的心是坚定的,他们继续奋勇抗争争取解放。
图丨博物馆
到了1947年,迫于公众舆论的压力法国官方发出通文,要求博物馆撤下遗体,巴曼特才终得解脱。
“请贵国将‘霍屯督人的维纳斯’归还与我们!”1996年的非法外交会议上非洲人民喊出了心中所念。在非洲同胞的积极努力下,巴曼特历经百年重归故土。
2002年八月,非洲人民迎来了激动人心的历史一刻,流浪在外百年的“维纳斯”终归故土,得以在故乡同胞的安慰下安息长眠。
图丨非洲人民
总结
于非洲人民而言,巴曼特的惨痛经历印刻着黑暗的沉重的时代烙印,那个“非洲人不是人”的时代,有千千万万的“巴曼特”遭受了非人的待遇。
对巴曼特回国所做出的抗争与努力是非洲人渴望自由平等生存权利的生动体现,表达了他们呼唤和平愿世上再无欺压奴隶的美好愿景。
巴曼特短暂的一生悲凉而惨痛,让人唏嘘不已。其悲惨命运的背后反映了欧洲充满血腥的殖民征服史,因为欧洲殖民者始终存在着种族偏见,缺少对生命的敬畏才致使了这样的惨案发生。
图丨非洲人民
贪婪、歧视是人性的恶,对生命的尊重、敬畏使人向善。
在当今自由平等的世界潮流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心向光明,与人为善。相信终有一天正义善良的光芒会照亮世界每个阴暗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