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危机:危机何来?影响何在?政策何为?

2021年10月13日02:47:09 国际 1060

全球能源危机:危机何来?影响何在?政策何为? - 天天要闻


两周以来,海外能源商品价格明显上涨,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供应链瓶颈、劳动力短缺、能源供给弹性下降等难题,正成为当下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轮海外大宗涨价始于欧洲天然气。天然气是诸多欧洲国家发电的主要原料,但其天然气依赖从俄罗斯等国进口。三季度以来,俄罗斯遭受严寒天气,国内天然气需求激增,加之工厂火灾等因素,对外供气受到限制。加上今年欧洲国家风力发电不足,对天然气发电需求激增,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油荒、气荒、电荒一时间席卷各国。


油价上涨也与供给有关。一方面,OPEC在10月会议上并未加大增产力度,另一方面,今年美国页岩油并未如期扩产,这就导致市场对能源供给不足担忧加剧,国际油价冲破80美元。美国页岩油之所以没有扩产,同拜登政府对气候问题的重视以及对化石能源行业的不友好政策有关。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实现碳净零排放的目标下,煤炭和原油等化石能源的供给将持续下降。预期影响之下,美国页岩油投资和扩产意愿减弱,从而导致油价飙涨。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物价的推动作用愈发明显。美国8月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4.3%,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增长3.6%,都达到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远远超过美联储2%的警戒线。鲍威尔9月底在国会作证时坦承,“随着经济继续重新开放和支出反弹,我们看到物价面临上行压力,特别是由于某些行业的供应瓶颈。这些影响比预期的更大、更持久”。在两日后美、欧、英、日四大央行线上会议上,他进一步指出,供应链瓶颈恶化并更长时间推高通胀,控制疫情仍是政策重点,这两大现状都“令人沮丧”。


为了缓解供应链瓶颈,美国甚至开始考虑取消对中国产品加征的关税。美国贸易代表戴琪10月4日表示,美方无意“激化”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局势,努力与中国“重新连接”而非“脱钩”。美国政府以前处理对华经贸问题的手段未能解决美方根本关切,拜登政府将寻求以“全新、全面和务实”的方式处理对华经贸关系。9日,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琪举行视频通话,双方同意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继续沟通,以期为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创造良好条件。


实际上,物价问题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各国政策的主要关切,近期已经有更多国家加入加息阵营。虽然美国9月非农数据不及预期,仅新增19.4万人,创今年1月以来最小增幅,但由于工资增速仍在加快,美联储原定的Taper节奏预计不会受到影响,今年11月极有可能启动缩减购债,明年年中结束QE。


这一政策预期,叠加近期的美国债务上限危机,共同推动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升至1.61%,达到6月初以来的最高水平。即便近期美国国会就提高短期债务上限达成协议,但没有扭转国债市场的低迷表现。而随着无风险利率上升,美股尤其是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成长股明显回调。


我国国内同样面临着“类滞胀”风险。9月官方制造业PMI回落0.5个百分点至49.6%,2020年3月以来首次回落至荣枯线以下。受能耗双控考核压力下各地拉闸限电影响,生产指数下降1.4个百分点至49.5%,与此同时,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回升2.2个百分点至63.5%,出厂价格回升3.0个点至56.4%,均升至近4个月高点。预计9月PPI同比涨幅极有可能冲破10%,达到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拉闸限电的重要原因,在于煤价上涨过快而电价难以上调,导致发电企业缺乏动力。发改委近期表示将多措并举加强供需调节,确保今冬明春能源稳定供应,确保居民用能安全。包括多渠道增加能源保供资源,依法依规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有序增加煤炭进口,尽力增加国内天然气产量;发挥好中长期合同“压舱石”作用等。国家电网也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加大电网跨区跨省资源调配力度,全力守住民生用电底线。随后,山西与14省(市)签订四季度煤炭保供中长期合同,内蒙古要求加快释放煤矿产能。


但是,“市场煤”与“计划电”之间的矛盾短期内仍然难以破解,国庆假期之后的首次国常会在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方面做了小步尝试。会议要求在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对高耗能行业可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


除了物价问题,稳增长和防风险也是当前政策的关注重点。十一假期的出行和消费状况远未恢复至疫前水平,央行调查显示居民三季度消费意愿进一步下滑。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中表示将“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表述曾经在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例会中出现。去年年中以来,随着经济修复加速,货币政策逐渐转向正常化,这一提法也在随后的季度例会通稿中淡出。时隔一年之后再次出现,或许预示着货币政策将转向结构性宽信用。


此外,这次例会还极为罕见地要求“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随后央行与银保监会一起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重申“两个维护”的表态。在恒大事件持续发酵后,监管层对于房企债务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次生风险保持警惕,预计刚需群体的住房按揭贷款政策有望迎来边际宽松,但房地产市场调控并未转向。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未来100年,韩国人口或锐减八成! - 天天要闻

未来100年,韩国人口或锐减八成!

近日,韩国智库“半岛未来人口研究院”发布报告称,若当前超低生育率持续,到2125年,韩国总人口或将锐减85%,为753万人左右。韩国社会将呈现“倒金字塔式”结构。已成定局近年来,韩国的超低生育率持续引发关注。去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0.75,为全球最低。“半岛未来人口研究院”通过分析生育率、死亡率和移徙率来预测...
特朗普用加税逼75国签约,唯独中国是个特例 - 天天要闻

特朗普用加税逼75国签约,唯独中国是个特例

在特朗普留下的90天关税缓冲期即将结束之际,美国政府又有动作,想要在这之前同一系列国家签署关税协议,从而绕开特朗普将要落地的“最严厉关税”威胁。 这里面的玄机可不少。首先,美国在这次贸易博....
当白宫忙于关税博弈,中国电力产业正突围狂飙 - 天天要闻

当白宫忙于关税博弈,中国电力产业正突围狂飙

当白宫还在关税谈判桌上与世界各国吵得面红耳赤,这边中国电力产业已经踩足油门,把全球能源赛道远远甩在身后。美国这算盘打得叮当响,对外盯着伊朗石油,对内狂砍新能源补贴,一门心思护着页岩气生意。结果呢?特斯拉股价跟着坐过山车,全国电网还像盘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