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首次!长江出现神秘物种“鳤”,曾因肉质鲜美被吃到濒危

长江流域又传来好消息!科学工作者在孝感市郊的府河片区进行野外考察的时候,竟然发现了一个神秘物种的身影——鳤,据悉,这是长江以北地区,时隔10年后,再一次有鳤鱼出没,此前,科学家们曾经认为,长江以北的鳤鱼早就局部灭绝了。

因此,这一次孝感虽然只发现了一尾的鳤鱼,但是却仍然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伴随着长江禁渔期的实施,鳤鱼的种群数量,也在长江中开始慢慢恢复。





那么,究竟什么是“鳤鱼”呢?它又神秘在哪里?

鳤鱼,是一种洄游性的硬骨鱼,它们看起来和鳡鱼很像,不过,和鳡鱼是一种非常凶猛的鱼类不同,鳤鱼的性情却非常温和。

它们的身体细长,头很小, 尾鳍分叉明显,末端很尖,腹部是银白色的,身体两侧可以看到一条黄绿色的纵带,因为颜色较浅,所以看起来也不是特别明显。





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南方的各大水域中,鳤鱼过去都是很常见的一种鱼类,每年4-6月的时候,它们就会进入到繁殖季节,等到小鱼孵化出来后,7-9月间就会离开江河,去往湖泊中肥育,并且在湖泊中越冬,生长速度很慢,一般成年个体最大也仅为2斤重左右,偶尔会看到20斤重的鳤鱼个体,不过,这样的情况极其罕见。

这一次,在孝感发现的一尾鳤鱼,它的体长约为33cm,这其实就是一般个体鳤鱼的长度,也是过去人们最爱捕捞上来的鳤鱼。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事实上虽然如今鳤鱼神秘又濒危,但是,在过去,它们的数量也是非常多的,这也意味着,鳤鱼的濒危并不是天敌太多,被物种间的生态竞争淘汰掉,而是被人类吃到了灭绝,这也导致以为如今的难得一见,才会导致鳤鱼变得极为神秘。





那么,人类又是如何将鳤鱼吃到灭绝的呢?

老一辈的渔民称,在上世纪中后期的时候,鳤鱼的数量还是非常多的,特别是在鄱阳湖中,过去更是有着成群的鳤鱼,然而,如今鄱阳湖中却已经10年没有再发现一尾鳤鱼了。

从资料来看,鳤鱼在上个世纪,曾经是我国长江流域的重点经济鱼类,因为它味道鲜美,而且成群聚集,非常容易捕获,这也导致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时候,每年渔民们都会捕捞20吨以上的鳤鱼,当然,那个时候的渔民,也从未想过,如此大规模的捕捞,会导致鳤鱼有一天成为“神秘物种”。





一直到时间进入到上世纪80年代末之后,一方面是人为捕捞的原因,另一方面是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也给不少洄游性鱼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鳤鱼就是其中之一。

在那之后,每年捕捞的鳤鱼数量就越来越少了,和几十年前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很多地方也都出现了局部性灭绝,这个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可能再也吃不到鳤鱼了。





当然,吃不到鳤鱼并不是最主要的,真正让人开始担忧起来的是,在2010年之后,鳤鱼和很多鱼类一起,都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眼中,这也都意味着,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已经伴随着很多物种的消失,而被破坏掉。

所以,过去的10余年时间里,很多原本有大量鳤鱼出没的地方,也都开始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寻找鳤鱼的身影,因为鳤鱼是群居性的鱼类,所以,如果一个地方的水域中再次出现了鳤鱼,其实也意味着当地的生态环境正在恢复,鳤鱼也正在这里休养生息。





所以,这一次长江以北流域再一次发现了鳤鱼的身影,才非常让科学家们激动,认为这释放出了一种良好的信号,证明长江禁渔期的确是有效的,相信长达10年的禁渔期结束之后,有可能在长江中,可以找到很多已经消失多年的物种。

比方说,除了鳤鱼,如今很多科学家们都在期待着“长江白鲟”的再次现身。因为在2020年的时候,长江白鲟就已经宣布灭绝了,不过,因为在国际上,很多地方都曾经出现过已灭绝物种时隔20-30年后,又重新现身的情况,所以,我国学者也是认为,或许再过几年,长江白鲟仍然会再一次被找到。





毕竟很多物种都是生活在深水区,如果数量非常稀少,那么,在长江中分散开来,想要找到它们仍然存活的个体,也就变得极其困难了,所以,只能慢慢去找寻,那么,朋友们在你们看来,有没有可能在长江中发现多个已灭绝的物种?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